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史话 ·

药物史话

第39讲 胃酸之抑——布莱克与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的发现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4/28 点击量:


提要:成功研制出心得安的布莱克,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步伐,终于,他又发现了组胺H2受体阻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西咪替丁(泰胃美)。

布莱克 James Black (1924-2010)

组胺受体只有一种吗?有没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呢?曾经成功研制出心得安的布莱克(James Black,1924-2010),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步伐。他又开始向第二种组胺受体阻断剂——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进军了。当时,胃溃疡的病因始终是个谜,大家都认为胃泌素是导致胃酸分泌的主要物质,因此,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寻找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上。

但是布莱克与他们的观点不同,他认为既然肾上腺素受体都可以有两种,那么组胺受体也可以有两种,甚至三种。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能够导致过敏的组胺受体,但第二种组胺受体,还只是一个假设。在布莱克看来,或许,正是组胺与这第二种受体结合,才导致了胃酸的大量分泌而触发溃疡。可是布莱克所在的帝国化学公司(ICI)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过于复杂,大量投入难以见效,因此,并不支持布莱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怎么办?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布莱克只好选择了辞职,加入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史克公司,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与压力,开始寻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

八年的研究历程,布莱克遭遇了财政与研究方面的双重困难。史克公司在当时只是一个小公司,面对着几年不出成果的研究,也着实有点儿吃不消。公司高层有意要关闭布莱克所在的伦敦实验室。项目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第二种组胺受体已近在眼前,怎能轻言放弃!布莱克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公司管理层。

经过反复的优化实验,1972年,布莱克终于找到了可以口服并且安全的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又经过四年的临床研究,1976年,西咪替丁(泰胃美),终于上市了!西咪替丁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模式,以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借助泰胃美,史克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五大制药企业之一。

眼见泰胃美产生的良好疗效以及公司所取得的高回报,葛兰素公司立即跟进,循着布莱克的研发思路,于1981年研制成功雷尼替丁(胃得善),其功效是西咪替丁的五倍!当然,价格也比西咪替丁要高出一倍。1988年,雷尼替丁销售额超过了泰胃美,跃居口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市场销售第一名。

布莱克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制药业的发展,他是当之无愧的英国制药业之父。而制药业,也成为了英国战后最成功的制造产业。他在那个时期所创造的股东价值要超过其他任何一位欧洲人,但这绝非他的本意之所在。兴趣才是最关键的。专注执着,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加之创新的观念,终于使布莱克获取最后的成功。布莱克,这个创造了两大“重磅炸弹”药物的功臣,终于在1988年,收获了沉甸甸的诺贝尔奖章。

胃壁细胞上有组胺H2受体,那心肌上有没有相应的药物受体呢?能不能针对心脏上的受体找到相应的药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