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戴维最早预见到笑气可用于外科手术。威尔斯医生为了证明笑气的麻醉效果,用自己进行试验,拔掉了一颗牙齿。但后来在麻省总医院的失败演示,却彻底摧毁了他。
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制备一瓶气体后,把一块燃着的木炭投进去,木炭比在空气中烧得更旺。他当时以为这是“氧气”,因为氧气有助于燃烧。可这种气体闻起来有着“令人愉快”的甜味,同无臭无味的氧气不同;它还能溶于水,比氧气的溶解度也大得多。它是什么呢?这就是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一位美国医学家将其用于动物试验中,得到了可怕的结果,此后的几十年,这种气体一直被化学界认为是有毒的。
戴维 Humphrey Davy (1778-1829)
1798年,普里斯特利实验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实验员,他的名字叫汉弗莱·戴维( Humphrey Davy,1778-1829)(图2-8)。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影响,戴维勇敢地做了人体试验。当戴维吸了几口这种气体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不由自主地放声大笑,还在实验室里跳起舞来,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于是,这种气体被顺理成章地称为——“笑气”。
1800年,戴维出版了一本关于笑气的精彩著作,在书中他预见到:“一氧化二氮在广泛的试验后显示出祛除身体痛觉的能力,这个优点或许可以用于外科手术。”可惜,这个合理的建议在当时没有得到医生的重视。
这种让人感觉惬意的气体,用在了马戏团的滑稽表演和喜剧演出中。1844年12月10日,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得福特城出现了一幅巨幅广告:“明天上午8时在市影院大厅进行一场吸入一氧化二氮——笑气的表演”。署名者是化学讲师—柯尔顿。举办这场别开生面的笑气表演大会,每张门票收0.25美元。第二天,市影院大厅爆满,观众捧腹大笑。吸入一氧化二氮的志愿者,有的放声歌唱,有的手舞足蹈。
一位名叫库利的药店店员走上舞台,志愿充当笑气吸入的受试人。当库利吸入笑气后,欢快地大笑一番。由于吸入的笑气量太大了,他一时失去了自控能力,笑着、叫着,向人群冲去,连前面有椅子也没发现。库利被椅子绊倒后,大腿上的鲜血直流。当他一时眩晕并苏醒后,毫无痛苦的神情。有人问他痛不痛,他摇摇头,站起身来就走了。
威尔斯 Horace Wells (1815—1848)
库利的举动,引起观众席上一位愁眉苦脸的牙医的注意。这位牙医叫霍勒斯·威尔斯(Horace Wells,1815-1848),他正为如何给病人安上刚刚发明的新式假牙而伤脑筋呢。原因很简单,病人忍受不了拔牙时的剧烈疼痛。
该怎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呢?这件事儿一直放在威尔斯的心头,久久不去。而此时的一幕则让他的心里一亮——这位药店店员跌得可不轻,鲜血都直流,可为什么他却不感到疼痛呢?难道是“笑气”有麻醉的效能?
说干就干,第二天,威尔斯就拿自己做起实验。他亲自坐到手术椅上,请那位“化学讲师”柯尔顿为他使用了笑气,让自己的助手,学生J.里格斯(John Riggs)准备拔牙手术器具,拔掉了他的一颗牙齿。牙拔下了,威尔斯一点也没有感到疼痛——“拔牙的新时期到来了”,威尔斯由衷的感叹。一个半月之内,他接连为四位病人成功的进行了无痛拔牙。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技术,也为了申请专利,1845年1月,他来到了麻省总医院,得到了院长J.C.沃伦(John C Warren)的许可,为高年级的学生介绍他的无痛拔牙理论,并进行拔牙的公开演示。有一位学生自愿上台来亲自尝试,在对这位学生使用了一氧化二氮之后,威尔斯开始为他拔牙。结果这个学生痛得大叫起来——很遗憾,演示失败了。观众嘘声一片,大叫“骗子”。
是一氧化二氮的质量有问题?威尔斯所用的气袋有问题?还是吸入一氧化二氮的剂量不够,气袋抽出的过早?抑或是那个学生太紧张,太敏感了?总之,这次失败的演示,不仅彻底摧毁了威尔斯的自信,更影响了人们对于一氧化二氮麻醉效力的认可及推广应用,以至于笑气在牙科和外科手术中作为全麻药应用时,已经是1884年了。
被称为骗子,并被驱逐的威尔斯放弃了牙医的职业,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兜售过金丝雀,清洗过浴池,还仿造过名家的画作及雕塑品,但始终入不敷出,他的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847年末,在J.辛普森(James Simpson)宣布了氯仿的麻醉效果后,威尔斯决定重整旗鼓,通过研究氯仿来获取吸入性麻醉剂发明者的荣誉。但很不幸,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成了最早的氯仿成瘾者,精神发生了错乱,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甚至把硫酸泼向了路人,被警察逮捕并监禁起来。
1848年1月24日,他割断了股动脉,自杀身亡,年仅33岁。
威尔斯早早去世了,但他却激发了更多的人来寻找麻醉药物。为了争夺“麻醉第一人”的称呼,这些麻醉先驱们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