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史话 ·

药物史话

第27讲 冰锥之切——疯人院,飞越得了吗?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4/28 点击量:


提要:1949年,莫尼兹因首创脑额叶切除手术,终于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是由于手术后出现了大量大脑受损伤的病人,最终,这一引发争议的手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莫尼兹(Antonio Egas Moniz,1874-1955年)

莫尼兹(Antonio Egas Moniz,1874-1955年)(图11-30)出身于葡萄牙贵族,1911年起任里斯本大学医学院教授。他也是一位政治家,1917年曾出任驻西班牙大使,后来还当过外交部长,率团出席了巴黎和会。作为一位著名的神经学家,1927年,他首创了大脑的血管造影术——向大脑注射造影剂,通过X线检查脑动脉的血管分布形状,进而诊断和确定脑肿瘤的位置。凭借此项技术,他两获诺贝尔奖提名,但都没有得到。但他是一个高傲而有雄心的人,一心想在科学上有所发现,为此,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甘愿冒险。

1935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神经精神学会上,两位来自耶鲁大学的生理学家约翰·富尔顿和卡罗尔·雅克布森,报告了他们采取手术方式除去黑猩猩脑额叶之后,黑猩猩的攻击性行为减少,而变得平静、温顺,不易兴奋。

报告引起了莫尼兹的兴趣,在没有对动物作实验以检测手术安全性的情况下,他对20位病人实施了脑额叶切除术——先用一根灌有酒精的长注射针头插入头骨的钻孔,摧毁神经纤维,然后用一把特制的被称为脑白质切除刀的器具来完成额叶的切除工作。病人的症状是不是通过手术得到了缓解呢?没有人能够证明,就连病人自己也都毫不在意了。因为大脑额叶的切除使病人变得淡漠、迟钝、定向障碍,所谓的“改善”、“治愈”、“成功率”都是施术者自己总结出来的。很快,精神病手术(这是莫尼兹自创的词儿)在世界范围内施行开来。

其实,早在1875年,普卢尼埃尔(Prunières)和布罗卡得(Brocard)首先报告穿颅术。穿颅术是新石器时代经常施行的手术,最常见的部位是前顶,其次是额部,也见于颞部。究竟是为了为了摘除颅骨骨折的骨片,还是为了释放钻入头脑的“魔鬼”?我们不得而知。总之,这种手术是用锐利的燧石迅速在颅骨上做环形切除,甚至穿颅的骨缘还有新生骨,可见,术后病人依然生存了一段时间,多么残忍啊!而正是这种技术,启发莫尼兹创制了脑额叶切除手术。

这种手术受到了美国医生瓦尔特·弗里曼(Walter  Freeman)的热情追捧。很快,他就发展出自己的一种更加迅速便捷的手术方式——跨眼眶脑额叶切除。用一个类似于冰锥的锥子和一个榔头,病人被施以电击以代替药物麻醉。手术时将锥子经由眼球上部从眼眶中凿入脑内,破坏掉相应的神经。这一过程十分迅速,而且某些情况甚至不需要手术室就可以施行。弗里曼教授如同不知疲倦传播冰锥脑额叶切除福音的信徒,在全美各地的精神病院做手术,向观众们进行展示,一天最多可做13个手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美国大约实施了4万到5万例这样的手术,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1949年,莫尼兹因首创脑额叶切除手术,终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后,他在三年内所做的手术比前14年的总和还要多!

两位真实的病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是肯尼迪家族的成员:罗丝玛丽·肯尼迪,由于先天弱智,家人非常担心她意外怀孕会让家族蒙羞。23岁那年,在父亲约瑟夫的再三坚持之下,她被身不由己地推上了手术台,成为当年接受脑额叶切除术的“全美第一人”。手术彻底失败。风华正茂的罗丝玛丽,在术后倒退到一种婴儿似的状态,终日喃喃自语,独自坐在墙壁前痴痴地望着窗外。1949年之后,罗丝玛丽被家人送进了威斯康辛州一家修女办的疗养院中度过了漫长的人生,2005年1月8日去世。

另一位是弗兰西斯·法默(Frances  Farmer),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明星和激进的政治活动家,由于性格暴躁,热衷于用激进的方式反抗周围浮华的环境,被她的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强行切除脑白质。这位在6年时间内出演过14部电影的天才女子,多年后重返社会,已成为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

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如《飞越疯人院》,《1984》则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描述成使人丧失反抗意识的手术。时至今日,对脑白质切除术所做出的评价一般都是负面的,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手术精度很低,术后效果的评价也缺乏客观、可信的标准。而且手术对象在经过手术后往往丧失精神冲动,表现出类似痴呆、弱智的迹象。不少人变成了“能行走的伤残人”,失去了想象力,预见性及敏感性,失去了个人的性格。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手术创造了大量大脑受损伤的人。终于,这一引发争议的手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实在是太残酷了,难道就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来治疗精神病患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