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精品课程
药学史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知识 >> 药学史话 >> 正文
第66讲 雄风之起——伟哥传奇
发布时间:2018-05-0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提要:这颗宝石形的蓝色药片,承载了太多文化内涵,它广泛出现在文学作品,商务礼品,学术教育,患者治疗中,甚至,出现在李宗盛那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里。

1998年3月,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辉瑞公司向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新的药品,它的全名叫做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简称西地那非,俗称“伟哥”,商品名“万艾可”。

这颗宝石形的蓝色药片,上市第一周,每天就开出了1.5万张处方,到第七周,每天开出的处方高达27万张,创下了世界医药史上的奇迹。仅在前9个月,它的销售额就高达7.88亿美元。

这颗神奇的药片,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故事的开始平平淡淡。1985年,辉瑞公司在英国三明治的分公司有两位化学家,西蒙·坎贝尔(Simon Campbell)和戴夫·罗伯特(Dave Robert),他们想寻找一种新的抗高血压及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就可以使cGMP水平升高,这样,就可以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下降。

化学家尼克·特莱特(Nick Terrett)受命开始寻找能够抑制PDE活性的分子。但是为了确定是否抑制PDE的活性,需要一种可靠的的分析方法。后来,生物学家弗兰克·贝斯莱姆(Frank Burslem)从老鼠和兔子血小板中分离出了PDEs,并建立起一个可靠的酶抑制的分析方法。于是,研究小组开始从当时为数不多的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扎鲁司特着手研究。三年内,课题小组合成了1600个化合物。

1989年,他们得到了一个代号为UK-92,480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所有的化合物中,它的选择性虽然不是最好,但各方面的综合性却最好。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UK-92,480哦,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伟哥”。

与其他药物研发一样,UK-92480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一期临床试验是在健康的男性志愿者身上进行的,主要看它的安全性,它的表现很好。在针对严重冠心病患者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时,研究人员发现它对于治疗心绞痛并没有良好的效果,也没有改善病情。鉴于此,试验有可能被终止。

但是,负责临床研究的科学家麦克·阿伦(Michael Allen)却意外的观察到,有的志愿者提到,如果服用高剂量的药物之后,除了偶尔感到消化不良,背部和腿疼痛之外,阴茎会勃起,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导致阴茎勃起的副作用已经是一个重大发现。

1991年4月,公司召开了新药研制项目的审查会,会上来了许多专家,还有受试的病人,主持临床试验的特莱特低沉地说:“我们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但是,由于西地那非没有给各位带来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不得不中止实验。”特莱特医生的话音刚落,一位胖老头就站起来大声说:“我们不在乎是不是进行实验,但是我们希望继续得到这种药物。”“为什么?你不是说它不起作用吗?”特莱特十分吃惊。“是的,医生,它对我的心脏看起来不起作用,但是对我的这儿起作用。”这位72岁的老人指向了自己的裤裆。“哈哈哈……”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在严肃的科学实验中,这真是少见的一幕。这位叫鲍勃的心脏病患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每次吃了这个药,都觉得有些冲动,不信,您可以去问我的妻子,她能够给您肯定的答案。”人们又是一阵哄笑,但是特莱特却没有笑,一个念头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于是,这个原本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转而变成了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1994年5月,西地那非进行了有限的二期临床试验,12个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参与进来,其中,有10个患者仅在服药一次之后勃起功能就有了很大改善。而12个服用安慰剂的人当中只有2人反应有效果。看起来,这个结果实在是比想象的还要好。

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研发小组面前——没有足够的药物来进行试验!原先的方法生产的药物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合成路线才行。这回该化学家登场了。1995年4月,以P·邓恩(Peter Dann)为首的研发小组发明了一个新的合成路线,仅仅用了13个星期就把10g的西地那非放大到了1000kg,足足一吨!这一下,临床试验有保障了。辉瑞赶忙申请了一个专利来保护这种新的工业生产方法。

说到邓恩,他16岁就辍学进入一家化工厂工作,1984年,他辞职来到英国伦敦皇家大学读书,师从C.里斯(Charles Rees)教授,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化学研究。正是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特殊经历,使得邓恩在工作中极具自主性及创新性,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西地那非生产技术的革新。

考虑到本药的特殊性与私密性,负责设计临床试验的奥斯特罗(Osterloh)将测试放到了家庭背景中进行。患者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勃起效果,以及伴侣的满意程度,必要时,伴侣也记下相似的日记作为备用结果。第一系列临床试验从1994年9月进行到1995年2月,是双盲试验,共吸纳英国、法国、挪威和瑞典共300名病人参与。

结果好的令人难以相信,仅仅用了50mg的剂量,就有88%的病人报告,提高了勃起功能,而安慰剂组只有39%报告有此效果。随后又进行了标记公开的试验,225名患者参与其中。87%的病人认为他们的勃起功能提高了,90%的病人希望继续治疗研究。甚至,有的患者在被要求将未用的药片上交时,拒绝上交,“哦,我把它们冲到马桶里了。”这真是一个收不回的药。

1998年3月27日,伟哥被FDA批准上市。伟哥是由英文名Viagra翻译而来。“Viagra”是“Vigor”与 “Niagara”两个词合并而成。“Vigor”是强壮之意,而“Niagara”则为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两词合并就是“精力强壮如同澎湃的瀑布”之义。开始在台湾被译作“威尔刚”,而大陆译作“威而坚”,后来改为广东音“伟哥”,音译兼义译,真乃神来之笔。

伟哥的作用机理与NO密切相关。性刺激导致男性生殖器血管中释放NO,NO刺激了鸟苷酸环化酶,增加了阴茎海绵体中环磷酸鸟苷的水平,从而使血管扩张充血,导致阴茎勃起。而勃起功能障碍的病人,则由于NO产生减少,导致环磷酸鸟苷类水平下降,阴茎无法正常勃起。

为了解释伟哥的作用机理,负责此项研究的特莱特打了一个比方,那就是NO是水龙头,cGMP(环磷酸鸟苷)就是水,而PDE(磷酸二酯酶)就是一个开着的排水口。对正常人来讲,性刺激可以将水龙头打开,放水的速度很快,即使排水口开着,排水的速度也不能将浴缸的水抽干,这样,浴缸就可以迅速填满。

可对于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讲,情况就不妙了,水龙头没有完全打开,排水口还开着,这样,浴缸里就留不住水,与其将水龙头打开到更大,还不如将排水口关上,这样,水不就蓄满了吗?

伟哥的作用就是将这个排水口关上,也就是抑制了PDE(磷酸二酯酶),起到了治疗作用。而且,在没有性刺激时,伟哥是不起效的。这对患者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不该勃起时他们当然宁愿不勃起。NO只在性刺激后出现,即便服用伟哥,也需要性刺激来唤起阴茎的勃起,这使得修饰过的勃起效果更加接近于自然效果。(特别提示:由于硝酸甘油和“伟哥”在人体内有类似的作用机制,所以二者绝对不能同时服用,以免服用者发生血压严重下降,甚至猝死。)

伟哥上市一天之内,辉瑞的股票每股涨了8美元。而今,已覆盖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更以平均每年10亿美元的收入和强大的品牌效应给辉瑞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逾百亿美元的销售贡献,更使得伟哥成为了辉瑞乃至世界制药史上最为知名的药物之一。

伟哥固然书写了自己的传奇,可是,还有一种药物,应用至今已愈百年,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不断地展现着迷人的风采,它,又是谁呢?

联系我们:河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版权所有 © 2000-2024

河南·开封 龙亭区金明大道北段药河南大学药学院

联系电话:0371-23832100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