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鼠(Mouse;Musculu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日龄,雄性45~60日龄;体成熟雌性为65~75日龄,雄性为70~80日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有产后发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一年。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小鼠是啮齿目实验动物中较小型的动物,一只小鼠出生时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的实验动物。饲料消耗量少,一只成年小鼠的食料量为4~8克/天,饮水量4~7毫升/天,排粪量1.4~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饲养条件也较简单,因个体小,可节省饲养场地。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小鼠经长期的培育,在用于实验研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间或雄鼠打架时“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温顺的,但让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复到处乱窜的野性。雌鼠吃食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灵敏,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这是其他实验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7.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状夜动,喜欢啃咬。小鼠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却十分活跃,互相追逐配种,忙于觅食饮水,为此夜间应备有饲料和饮水。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差,因而遇到传染病时往往会发生成群死亡。如果饲料中断和饮水中断会发生休克,恢复后对体质会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怕热,一出汗就易得病死亡,如果饲料温度32℃时,常会造成小鼠死亡。
9.成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级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改变,可以推断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成年雌鼠交配后10~12小时阴道口有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志,小鼠较为明显、大鼠和豚鼠不明显。小鼠的动情期往往开始于晚间,最普遍的是在晚10点到晨1点,偶尔在早晨1~7点,很少在白天,大鼠也类似,但较小鼠稍早,一般在下午4~10点。
10.小鼠面部尖突,嘴脸前部有长长的触手,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鲜红,生有较长的尾,尾部有模列并覆有环状角质的小表皮鳞,其数量小于200片。
11.小鼠发育成熟时体长小于15.5cm,体重雌性为18~40克,雄性为20~49克,双子宫型,胸部有3对乳头,鼠蹊部有2对乳头,有胆囊,胃容量小,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小鼠的染色体为20对,寿命2~3年。
12.小鼠的体温38(37~39)℃,呼吸频率163(84~230)次/分,心跳频率625(470~780)次/分,耗氧量1530mm2/g活体重,通气量24(11~36)ml/分,潮气量0.15(0.09~0.23)ml,收缩压113(95~125)mmHg、舒张压81(67~90)mmHg,红细胞总数9.3(7.7~12.5)百万/mm3,血红蛋白14.8(10~19)g/100ml,白细胞总数8.0(6~12)千/mm3,总蛋白4.8(4.2~5.5)g%。
13.小鼠有多种手色,不能都叫小白鼠,一般通称为小鼠。小鼠手色有白色(albino),鼠灰色(ayouti)、黑色(black)、棕色(brown)、黄色(yellow)、巧克力色(chocolate)、肉桂色(cinnamon)、淡色(dilution)、白斑(piebeld)等。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各种药物的毒性实验,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和慢性试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等常常选用小鼠。
2.适合各种筛选性实验:一般筛选实验动物用量较大,多半是先从小鼠作起,可以不必选用纯系小鼠,杂种健康成年小鼠即可符合实验要求,如筛选一种药物对某一疾病或疾病的某些症状等有无防治作用时,选用杂种鼠可以观察一个药物的综合效果,因杂种鼠中血缘关系有比较近的,也有比较远的,对药物反应可能有敏感的、次敏感的、不太敏感的,通过筛选获得一个药物的综合效果后,再用纯系小鼠或大动物作进一步的肯定。
3.生物效应测定和药物的效价比较实验:如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鉴定工作,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实验,各种药物效价测定(通过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比较,以定出供试品的效价)等实验。
4.微生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因小鼠多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适合于研究感染血吸虫、疟疾、马锥虫、流行性感冒、脑炎、狂犬病等。
5.肿瘤、白血病研究:目前小鼠已广泛地用于癌、肉瘤、白血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如常选用小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作为筛选抗肿癌药的工具,这些小鼠自发肿瘤从肿瘤发生学上来看,与人体肿瘤接近,进行药物筛选比移植性肿瘤可能更为理想。如C3H小鼠自发乳腺癌高达90%,AKR小鼠白血病自发率很高等。另外也常用小鼠诱发各种动物肿瘤模型,进行肿瘤病因学、发病学和防治研究。如常用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和宫颈癌,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肺癌等。
6.避孕药和营养学实验研究:小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妊娠期很短,仅21天,生长速度很快,因此很适合避孕药和营养学实验研究。如常选用小鼠作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中孕和抗排卵实验。
7.镇咳药研究:小鼠在氢氧化铵雾剂刺激下有咳嗽反应,可利用这个特性来研究镇咳药物。因此,小鼠是研究镇咳药物所必需的动物。
8.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如小鼠黑色素病,即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为白发性遗传病,与人相似。还有白化病、家族性肥胖,遗传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尿崩症等。
9.传染性疾病研究:如钩体病,霉形体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淋巴性脉络膜丛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日本血吸虫病等。
10.免疫学研究:如可利用各种免疫缺陷小鼠来研究免疫机理等。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小鼠的品种和品系很多,是实验动物中培育品系最多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约有250多个,均具有不同特征。突变品系小鼠约有350多个。
1.以色而论,有白色、灰色、棕色、黄色、黑色等。如野生毛色小鼠有C3H、CBA/N等;黑色小鼠有C57BL/6、C57BL/10、C58品系等;灰色小鼠有C57L、DBA/2品系等;白色小鼠有A、AKR、BALB/c、RF、SWR等品系。
2.以肿瘤研究需要培育的品系很多,有自发瘤品系,如高癌株的C3/H/HCN、A系,津白Ⅱ号等;低癌株的C57BL/6N、C58、津白Ⅰ号等。诱发瘤品系,如乳腺癌小鼠:C3H、A品系等;胸腺癌小鼠:DBA(♀)、R111、BALB/C、C57BR等品系;肺癌小鼠:A、SWR、BALB/C、C57BL等品系;肝癌小鼠:C3H、C3He、C3Hf等品系;白血病小鼠:AKR、C58、C57BL等品系小鼠;卵巢癌小鼠C3H等品系。
3.为研究各种人类疾病需要培育的品系也很多,如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小鼠:DBA等品系;自家免疫性疾病小鼠:NZB/N、NZB×NZW等品系;脑积水病小鼠:C57BL/KaLwN、B10、D2/nSnN等品系;肾盂积水小鼠:C57L/N、STR/N等品系;白内障小鼠L:STAR/N等品系;多尿症小鼠:STR/N、STR/lN等品系;肾脏病A/HeN等品系;腭裂小鼠:A/HeN(自发)、C57BL/6N(诱发)等品系;放射病C57BR/CdJN(有抗力)、BALB/CAnN、LACA(敏感)等品系;毒浆原虫病小鼠:BALB/CAnN等品系;疟疾小鼠:C58/LWN、DBA/1JN(对疟原虫感染有抗力)、C57L/N(疟原虫易感)等品系。
4.为供药物和代谢等研究需要培育的品系有:矿物油过敏小鼠:BALB/CAnN等品系;免疫球蛋白缺乏小鼠:CBA/N等品系;胰岛素敏感小鼠:C57BR/CdJN等品系;类固醇代谢障碍小鼠:C57BL/10scN;维生素K缺乏小鼠: CBA/CaHN等品系;镇静剂实验小鼠:SJL、NZW等品系。
在微生物和各种实验研究中,以小白鼠最为普遍,有英国种、法国种、德国种和瑞士种等,而以瑞士种最著名。目前我国各生物制品、医学研究单位繁育的小白鼠为昆明种,该品系为封闭种群,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缅甸而来,在云南昆明繁殖,经过多年培育繁殖而成,该品系小鼠体型较大,繁殖力强。
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医学、实验动物科研工作乾在研究肿瘤方面培育出L615品系小鼠、它系由C57BL品系小鼠与昆明品系杂交,通过二十代兄妹近亲交配培育出来的,对于白血病研究,它是比较好的一个品系;在这个品系基础上我国又培育出几个品系小鼠供白血病研究使用,如L7212、LS783、RS615、AL771、L6565和津638等品系;又如天津医学院培育出的自发瘤高癌系津白—Ⅱ小鼠,低癌系津白—Ⅰ小鼠,医科院培育出的A系小鼠,军科院培育出的Amml小鼠等都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5.为不同研究领域所培育的品系还有:供研究肿瘤常用的品系:A、AKR、BALB/C、RF、SWR、C3H、C57BL、C58、C57BR等品系;生理学研究上常用的品系:A、BALB/C、SWR、C3H、C57BL、C57BR等品系;研究辐射损伤常用的品系:RF、SJL、C3H、C57BL等品系;遗传学上常用的品系:C57BL等品系;免疫研究上常用的品系:C3H、C57BL、DBA/2、BALB/C等品系。
第二节 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大鼠性哺乳钢,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2.繁殖快。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19~22),哺乳期21天,每天产仔平均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
3.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对光照较敏感。
4.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恕、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些,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5.无胆囊:大鼠、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它们的总胆肝管括约肌的阻力很少,肝分泌的胆汁通过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受十二指肠端括约肌的控制。
6.不能呕吐:因此药理实验时应予注意。
7.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8.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9.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10.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
11.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
12.对炎症反应灵敏。它的眼角膜无血管。
13.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线存在,不骨化。
14.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采用阴道涂片法(Yaginal Smear Test)来观察性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可推知性周期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状态与垂体激素的变动。
大鼠、小鼠动情周期阴道涂片的细胞变化特点见下表:
表2-1 阴道涂片的组织学变化
阶段 |
经过时间(小时) |
卵巢变化 |
细胞变化特点 |
小鼠 |
大鼠 |
|
动情前期(P) (Proestrus stage) |
18 |
17-21 |
卵泡加速生长 |
全部是有核上皮细胞,偶有少量角化细胞 |
动情期(E) (Estrus stag) |
42 |
9-15 |
卵泡成熟、排卵 |
全部是无核角化细胞或间有少量上皮细胞 |
动情后期(M) (Metestyus stage) |
12 |
10-14 |
黄体生成 |
白细胞、角化细胞、有核上皮细胞均有 |
动情期间(DI) (Ciestrus stage) |
48-72 |
60-70 |
黄体退化 |
大量白细胞及少量上皮细胞和粘液 |
动情周期:小鼠120~144小时 大鼠96~120小时
15.大鼠(包括小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如有T波也是与S波紧挨着,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线的S-T段。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豚鼠以上较大的动物均有明显的S-T段,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应以注意。
16.大鼠垂体较脆弱地附着在漏斗下部,不需要很大的吸力就可以除去而不破坏鞍膈和脑膜,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大鼠也很适于作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腺切除手术。
17.大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但盲肠功能不发达。不耐饥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双子宫。胸部和鼠蹊部各有三对乳头。胰腺十分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染色体为21对,寿命3~4年。
18.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跳频率475(370~580)次/分,呼吸频率85.5(66~114)次/分,通气量7.3(5-10.1)ml/分,潮气量0.86(0.6~1.25)ml,耗氧量2000mm3/g体重,麻醉时收缩压116(88~138)mmHg红细胞总数8.9(7.2~9.6)百万mm3,血红蛋白14.8(12~17.5)g/100ml血,白细胞总数:5000~15000/mm3,血小板10~30万/mm3,血容量占体重的7.4%,红细胞比重1.090,总蛋白7.2(6.9~7.6)g%。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如可复制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常用大鼠切除内分泌腺方法,进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内分泌实验。
2.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大鼠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动物,曾用它作了大量维生素A、B、C和蛋白质缺乏等营养代谢研究。还常选用大鼠作氨基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和钙、磷代谢研究。还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研究。
3.药物学研究: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最适合于筛选新药和研究心血管药理。如常选用大量用直接血压描记法进行降压药的研究;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进行心血管药理学实验;毒扁豆碱引起的大鼠升压反应实验模型,可用来研究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释放的药物。
4.肿瘤研究:大鼠可复制成各种肿瘤模型,是肿瘤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特别易患肝癌,可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DAB)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用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复制大鼠食管癌等。
5.传染病研究:是研究支气管肺炎、副伤寒的重要实验动物。选用幼年大鼠进行流感病毒传代,进行厌氧菌细菌学实验,还可进行假结核、麻疯、霉形体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用激素处理后)、念珠状链杆菌病、黄曲病、烟曲菌等真菌病等研究。
6.多发性关节炎和化脓性淋巴腺炎等的研究:大鼠足跖浮肿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筛选抗炎药物的方法。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反应很敏感,常用它来进行关节炎的药物研究。
7.行为表现的研究:目前,大鼠已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它具有行为情绪的变化特征,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8.中耳疾病和内耳炎的研究。
9.畸胎学研究和避孕药研究。
10.放射医学研究常选用大鼠。因其无胆囊,常用它作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究。
11.肝脏外科研究:由于大鼠肝脏的枯否氏细胞90%有吞噬能力,所以肝切除60~70%后仍能再生,常用于肝外科实验。
12.遗传学研究:大鼠的毛色变型很多,具有很多的毛色基因类,例如野生色(A)突变种[野生色等位基因(a)和白化等位基因(C)]、淡黄色(d)、粉红眼(p)、红眼(r)、银色(S)、沙色(sd)、黄色(e)、白灰色(wb)等,在遗传学研究中常可运用。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白化型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由野生褐家鼠(Rattu Norvegicus)和黑家鼠经驯化后所获得的变种,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亚洲的温暖地区,特别是Caspina海沿岸的苏联地区,大约在18世纪传到欧洲,在1728~1730年到达英国,在1775年到达美国。开始时,大鼠在欧洲作为一种观察动物在家庭中驯养,大约在1850年前,首先用作营养学实验,1856年首先报告了用大鼠作肾上腺切术的实验观察,在1880年前就已培育出3种隐性毛色基因的纯合子:白化型、黑色非野生色和斑驳色,大约在19世纪末,这些隐性株系即被引进美国加以培育。随着生物医学研究需要,现在全世界已培育出100多个近交品生系(详见大鼠近交品系名称表)。常用的大鼠近交品系有十几个如ACI、BVF、F344、PA、M520、WAB、WAC、WKA、SD、RF等品系。常用的非近交的纯种大鼠有7种,其中以Wistar大鼠用得最多,我国医药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广泛。此种大鼠白色,相当于小鼠的瑞士(Swiss)种。其他6种大鼠也较常用:Sherman大鼠,为白化鼠;Oshorne-Mendel大鼠,白化鼠;Sprague Dawley大鼠,白化鼠;Long Evans大鼠,应用最广泛,基因型为hh,头部毛斑如包头巾(hooded),基因型若为hhaa,则尾基部有黑色毛,一般黑白色;August大鼠,眼为粉红色,毛斑与hhaa相似,但此鼠基因为hhpp基因有冲淡作用,是淡化基因,此鼠用于药物和还培育了不少突变品系大鼠,在医学的各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癫痫大鼠,用玲声响刺激会旋转起舞数秒钟,一侧倒地,发作癫痫,与人类癫痫发作相似,适于研究人类癫痫病。又如高血压大鼠(Hypertension Rat):SHR大鼠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正常大鼠收缩压110~120mmHg,育成后血压高达200mmHg。出生五周龄SHR大鼠血压可达150mmHg,成年后血压平均为170~180mmHg,最高可达200mmHg以上,因此SHR也可称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此鼠除有高血压自发率为100%特点外,还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适于人类的高血压病研究。目前培育成功的这类遗传性高血压大白鼠鼠种甚多,除上述由Okamoto等培育成功的京都种大白鼠(SHR)外,还有由Smirk等培育成功的新西兰种大白鼠(GHR),由Biachi等培育成功的米兰种大白鼠(MHS),由Dahl等培育成功的Brookhaven种高血压敏感大鼠(HSR)。此外,Okamoto还培育了一些亚系。遗传性高血压大白鼠寿命明显缩短。
采用大白鼠与家鼠杂交生的大灰鼠比纯种大白鼠较易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大灰鼠以选用120天年龄的为宜。大灰鼠长时期处于噪音或钥匙叮噹响声(Key-jingling)刺激造成听源性紧张情况下,可诱发神经源性高血压,它与人的高血压病相类似,适用于降压药物的筛选。
第三节 豚鼠(Guine-pig;Cavia porcellu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豚鼠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又名天竺鼠、海猪、荷兰猪。
2.喜群居,头大,颈短、耳圆、无尾,全身被毛,四肢较短,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有尖锐短瓜,有抓人,不喜于攀登和跳跃,故可放无盖小水泥池中进行饲养。习性温顺,胆小易惊,有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3.嗅觉、听觉较发达,对各种刺激均有极高的反应,如对音响、嗅味和气温突变等均极敏感,故在空气混浊和寒冷环境中易发生肺炎,并引起流产,受惊时亦易流产。
4.豚鼠是草食性动物,嚼肌发达而胃壁非常薄,盲肠特别膨大,约占腹腔的1/3容积,粗纤维需要量较家兔还要多,但不象家兔哪样易患腹泻病。
5.豚鼠食量较大,对习惯了的食欲旺盛,但对变质的饲料特别敏感,常因此减食或废食,甚至引起流产。对抗菌素也特别敏感,投药后容易引起死亡和肠炎,如使用青霉素,不论剂量多大,途径如何,均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甚至使其发生死亡。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霉素治疗时应特别小心。与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间少食少动。
6.豚鼠属于晚成性动物,即母鼠怀孕期较长,为63(59~72)天,胚胎在母体发育完全,出生后即已完全长成,全身被毛,眼张开,耳竖立,并已具有恒齿,产后一小时即能站立行走,数小时能吃软饲料,2~3日后即可在母鼠护理下一边吸吮母乳,一边吃青饲料或混合饲料,迅速发育生长。
7.体内(肝脏和肠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必须来源于饲料中。人、灵长类及豚鼠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因此饲养豚鼠时,需在饲料或饲水中加维生素C或给新鲜蔬菜,当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坏血症,其症状之一是后肢出现半瘫痪,冬季尤其易患,补给维生素C,则症状消失。
8.耳窝管敏感,便于做听力实验,豚鼠对700~2000周/秒纯音最敏感,如常用2000周/秒音频来观察新霉素对内耳毒性的研究。
9.能耐低氧、抗缺氧,比小鼠强4倍,比大鼠强2倍。
10.对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马尔他热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usis)、白喉杆菌、Q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病毒等很敏感。
11.豚鼠易引起变态反应,血清诊断学上的“补体”即是由豚鼠血清制成的。
12.豚鼠的胸腺全部在颈部,位于下颌骨角到胸腔入口中间,有二个光亮、淡黄色、细长成隋圆形、充分分叶的腺体。肝分四个主叶和四个小叶。肺分七叶、右肺四叶左肺三叶。
13.豚鼠的性周期为16.5(12~18)天,妊娠期68(62~72)天,哺乳期21天,产仔数3.5(1~6)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并有产后性周期。
动物性周期分为多周期(一年有多次性周期)和单周期(一年有一次性周期)二大类。除灵长类以外,所有哺乳动物的生殖周期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差异,有些动物如狗、猫、猎、马、牛等仅在生殖季节才有这种周期性变化,其余时间生殖器官处于萎缩休息状态,但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等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全年都表现出生性周期的往返循环。
豚鼠和小鼠、大鼠、地鼠、兔鼠实验动物,尚有产后性期,即动物怀孕生仔后,在48小时之内或在哺乳期的某个时间内又可能受孕,称产后性期或反常怀孕。
14.豚鼠正常体温38.6(37.8~39.5)℃,心跳频率280(200~360)次/分,呼吸频率90(69~104)次/分,潮气量1.8(1.0~3.9)ml,通气率16ml(10~28)/分,耗氧量816mm3/g活体重,血压75-120mmHg,红细胞总数5.6(4.5~7.0)百万/(mm3),血红蛋白14.4(11~16.5)g/100ml血,白细胞总数5000~6000mm3,血小板11.6万/mm3,血浆总蛋白5.4(5.0~5.6)g%,血容量占体重的6.4%,染色体32对,寿命5~7年。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各种传染病的研究,豚鼠对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十分敏感。是进行各种传染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如结核、白喉、鼠疫、钩端螺旋体、疱疹病毒病、链杆菌、副大肠杆菌病、旋毛虫病、布氏杆菌、斑疹伤寒、炭疽等细菌性疾病和Q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病毒性疾病均常选用豚鼠来进行研究。
2.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结核病、白喉、布氏杆菌病、Q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疾病的实验诊断常选用豚鼠来进行。如豚鼠对人型的结核杆菌极为敏感,常用作结核病的确诊。将肾结核患者的尿液接种于豚鼠体内,如豚鼠出现结核病症状即确定为结核阳性。血清学诊断上的“补体”就是由豚鼠血清制成的,常用补体结合试验来进行实验诊断。
3.药理学研究:豚鼠对某些药物极为敏感,因此它是研究这些药物的“专门动物”。例如豚鼠对组织胺极敏感,所以很适合作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的研究;豚鼠对人型结核杆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常用作抗结核病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4.营养学研究:是进行维生素C研究的重要动物。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维生素C缺乏十分敏感,如果饲料中缺乏时,很快会出现一系列坏血病症状,是目前唯一用于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动物。
5.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研究:因为豚鼠易于过敏,最适合进行这方面研究。如给豚鼠注射马血清很容易复制成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常用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豚鼠>家兔>狗>小鼠>猫>蛙。
6.适于观察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实验:豚鼠的血管反应敏感,出血症状显著。如辐射损伤引起的出血综合征在豚鼠表现得最明显,狗也相当显著,猴和家兔中等,而小鼠和大鼠很少见。
7.内耳疾病的研究:豚鼠的耳窝管对声波极为敏感。特别对700~2000周/秒纯音最敏感。常选用豚鼠进行若干内耳疾病的研究。
8.毒物对皮肤局部作用实验:豚鼠和家兔皮肤对毒物刺激反应灵敏,其反应近似于人。
9.豚鼠对缺氧的耐受性强,适于作缺氧耐受性和测量耗氧量实验。
10.实验性肺水肿实验:切断豚鼠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可以复制典型的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症状比其它动物更明显。
11.动物代血浆的研究也常选用豚鼠。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1.近交品系豚鼠目前世界上有12个。由于豚鼠妊娠期较长为68(62~72)天,一胎生得少,一般2~3只,培育一个近交品系需要20~30年,所以近交品系较少。用于医学科研的近交品系纯系2号和纯系13号。
(1)近交系2:此品系1906年引自美国农业部,在1951年11代时,Wright采用兄妹交配繁殖到1933年的33代后,改为随机交配,一直到1940年。1940年Heston继续采用兄弟交配。1950年引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并分布于世界各国,其毛色为三色(黑、红、白),大部分在头部,其体重小于13系,但脾脏、肾脏和肾上腺大于13系,老龄豚鼠的胃大弯、直肠、肾脏、腹壁横纹肌、肺脏和主动脉等部都有钙质沉着,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并具有纯合的GPL-AB.I(豚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血清中缺乏诱发迟发超敏反应的因子,而对实验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却比13系敏感。
(2)近交系13:其毛色也有三色(黑、白、红),大部分在头部,其育成历史与2系相同,所有的亚系都是从美国NIH输出的,这个品系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性活动比2系差,体形较大,GPL-AB.1抗原与2系相同,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区与2系不同,对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抵抗力比2系和Hartley远交群强,生存期一年的豚鼠其白血病自发率为7%,流产率为21%,死胎为45%,血清中缺乏诱发迟发超敏反应的因子。在已有的30多种远交群豚鼠中,使用最广泛的是Hartley品系1,它是1926年Dunkin-Hartley用英国种豚鼠繁育而成。
我国1973年曾从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DHP远交群豚鼠,也是属于Dunkin-Hartley品系,由于饲养在Pirbright单位,而被称为DHP,引进我国后经过8代兄妹交配繁殖,又改用随机交配到现在,目前对其特性还不清楚,尚未推广使用。
2.豚鼠经过人工驯化后,分为四个变种:
(1)英国种:毛短,体分健壮,毛色有纯白、黑色、棕黑色、棕黄色、灰色等。英国种豚鼠主要有4个品种:顿金哈德莱(Dunkin Hartley)、哈德莱(Hartley)、勃莱特哈德莱(Pirbright Hartley)和短毛种(Shorthair)。
(2)安哥拉种:毛细而长,能把脸部、头部、身体覆盖住。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不易饲养繁殖,雌鼠一般一胎只生一只仔鼠,而且仔鼠成活率较低。这种豚鼠不适于做实验。
(3)秘鲁种:毛细长有卷,体质较英国种差。与安哥拉种有新缘关系。
(4)阿比西尼亚种:短毛,但毛长成后似蔷薇花状的卷涡毛。这种豚鼠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因而亦不适于用作试验。
目前我国各研究教学单位使用的豚鼠多为短毛的英国种豚鼠。不同毛色的英国种豚鼠杂交可形成不同的变种,如纯白色、黑色、棕色等,因此这些非纯种短毛豚鼠,被毛颜色是多样的,但基本是棕黄、黑、白三种颜色,可以棕黄、黑、白相同,形成不规则的斑点,称三色豚鼠,也可有二色或单色豚鼠。安哥拉种、秘鲁种、阿比西尼亚种豚鼠抵抗力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均不适宜作试验,都用来作观赏动物。
第四节 地鼠(Hamster)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它是由野生动物训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
2.雌鼠比雄鼠强壮,除发情期外,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
3.尾短,有颊囊。地鼠颊囊是缺少组织兼容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殊区,是进行组织培养,人类肿瘤移植和观察微循环改变的良好区域。
4.生殖周期短。妊娠为16(14~17)天,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地鼠成熟期快。雌鼠一个月已性成熟,之后即可进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哺乳期20~25天,离乳后雄鼠2月龄,雌鼠1.5月龄可配种。雄鼠成熟时体重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
5.生产能力旺盛,生长发育快。每年每只雌鼠可产7~8胎,每胎产仔5~10只,平均7只左右。幼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出生时全身裸露。3~4日耳壳开始突出体外,以后张开,4日长毛,12日可爬出窝外觅食,14日眼睁开,一边觅食一边靠母鼠汁哺育,生长很快。
6.有嗜睡习惯,睡眠很深时,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时误认为死亡。室温低时出现冬眠,一般于8~9℃时可出现冬眠,此时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基础代谢率均降低。室温低于13℃则幼仔易于冻死,室温最好保持20~25℃,相对湿度40~70%。
7.好斗为其行为特征,难于成群饲养。金黄地鼠初胎时有食仔的恶习。
8.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岛退化,β细胞呈退行性变,易培育成糖尿病株。
9.具有贮藏食物习性。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一般深度为3.5~4.5厘米,直径为2~3厘米,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通过颊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
10.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很特别,在许多情况下,非近交系的封闭群豚鼠个体之间皮肤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长期成活下来,而不同种群动物之间的皮肤相互移植,则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
11.金地鼠体温的高低与季节有关,夏天一般为38.7±0.3℃,一天内也有变化,晚上9~10点体温最高,从中午到傍晚较低,上午3~5小时和10时,其体温上升。颊囊内的温度为37±1℃,雄鼠直肠温度和颊囊温度大体一致,雌鼠直肠温度比颊囊低1~2℃。
12.金地鼠心率为400次/分,呼吸频率73.6(33~127)次/分,呼吸量60(33.3~82.8)ml/分,在20~21℃血液量为体重的5%,寿命为的条件下,每小时每克体重要消耗氧2.3ml。颈动脉血压,8~12周龄时为78.7~101.3mmHg,12~17月龄为64.3~88.3mmgHg,17~24月龄为65.5~92.5mmHg,24月龄以上为62.0~91.8mmHg,红细胞总数5.9~8.3百万/mm3,血红蛋白14.85~16.20g/100ml血,白细胞总数7.200~8.480/mm3,成年地鼠2.5~3.0年。
13.中国地鼠(黑线仓鼠)与金黄地鼠解剖生理特点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中国地鼠的染色体少而大,二倍体细胞2n=22,大多数能相互签别,定位明确,尤其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极易识别。无胆囊,大肠长度比金地鼠短一倍,但脑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一倍。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肿瘤移植、筛选、诱发和治疗等研究:瘤组织接种于颊囊中易于生长,利用颊囊观察对致癌物的反应。金黄地鼠对移植瘤接受性强,比其它实验动物易生长。近15年来大量开展用金黄地鼠研究移植瘤。因此肿瘤研究可能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地鼠最多的科研项目。地鼠对可以诱发肿瘤的病毒很易感也很敏感,还能成功地移植某些同源正常组织细胞或肿瘤组织细胞等。这些方面,甚至也能成功地反应一些非近亲品系的地鼠。因而地鼠是肿瘤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广泛应用于研究肿瘤的增殖、致癌、抗癌、移植、药物筛选、X线治疗等。
2.寄生虫学的研究:如溶组织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利氏曼原虫病(Leishmaniasis),旋毛虫病(Trichinella piralis)等。
3.细菌、病毒研究:如小儿麻疹病毒等。由于金地鼠对病毒非常敏感,已成为病毒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材料。
4.生殖生理的研究:妊娠期短,仅16天,雌鼠出生后28天即可繁殖。性周期比较准,约4.5天,适合于计划生育的研究。
5.老化、冬眠、行为等生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如诱发冬眠,可研究冬眠时的代谢特点。
6.内分泌学研究:如肾上腺,脑下垂体,甲状腺等。中国地鼠的鼠丸很大,为传染病学研究的良好的接种器官。
7.糖尿病研究:中国地鼠是真性糖尿病的良好动物模型。
8.营养学研究:如维生素A、E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Riboflavin deficiency)的研究等。
9.微循环和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常选用颊囊粘膜观察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及血管反应性变化。
10.遗传学研究:选用近交品系地鼠进行遗传学研究。中国地鼠已为细胞遗传学、辐射遗传学等学科广泛应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也成为进化遗传方面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
11.牙科医学研究:如龈齿的研究。
12.药物学研究和心血管的研究,如毒性和致畸的研究。
13.利用地鼠的肾脏作组织培养接种毒种,制造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用量很大。
14.组织移植(皮肤、胎儿心肌、胰腺等)研究和血液学(血小板减少症等)研究。
15.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制的研究:中国地鼠染色体大,数量少,且易于相互鉴别,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是难能可贵的,为研究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理的极好材料。当前还更多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在对各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中,不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体在二倍体水平的细胞株,尚在抗药性、抗病毒性、温度敏感性和营养需要的选择中,建立了许多突变型细胞株。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地鼠在世界上共有4属66个变种或亚属。培育的近交品系有38个。常用的有三种:
1.金黄地鼠(Golden hamster;Mesocricetus auratus)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克,染色体22对,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应用最多,主要分布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2.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Cricetulus gviseus)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染色体22对,体重约40克。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一地区。
3.欧洲黑腹地鼠(European hamster;Cricetus Cricetus):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0克,染色体22对。
全世界普遍应用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多为金黄地鼠,约占使用地鼠90%,其次是中国地鼠,约占使用地鼠的10%。金黄地鼠是由野生动物驯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它的起源是1930年耶路撒冷Hebrew(黑不若)大学教授Aharoni赴叙利亚作动物学调查时带回当地的1胎8只金黄地鼠,途中逃跑4只,死亡1只,余3只(1雄2雌)遂与其同事Abler博士进行黑热病研究(由于利什曼原虫感染)繁衍而来,且前它已遍及世界各国,虽然它在实验动物中历史较短,但因地鼠成熟快,示经驯化阶段而成为实验动物,因此各国培育的近交品系较多,目前为止,英国已有近十种近交系,美国有若干系,日本亦有若干系,总共有38个近交品系。常用的有十几个近交品系,如APG品系(褐黑色,眼红)和APA品系(白色、眼黑)等。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是金黄地鼠,其来源较复杂,比较混乱。还有一种是白化地鼠(白色、红眼),亦可用于医学研究,多数用于狂犬疫苗生产。中国地鼠1948年由中国引入美国,1952年用于糖尿病研究,现已培育成4个近交品系。
叙利亚金黄地鼠最适合于诱发肺肿瘤,它无原发性肺肿瘤,对诱发支气管性肺癌较敏感;其肺的抗感染力比大鼠和豚鼠都强。
1975年《国际实验动物索引》所公布的金黄地鼠近交系有38种,突变系17种,远交群38种。部分系群金黄地鼠的特性见表2-2。
表2-2 部分群金黄地鼠的特性(普通饲养条件)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第五节 家兔(Rabbit,Oryctolagus curiculu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家兔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兔科、草食性哺乳动性。
2.家兔体小力弱、胆小怕惊、怕热、怕潮,喜欢安静、清洁、干燥、凉爽的环境,不能忍受污秽的条件。
3.是食草类(Herbivorous)单胃动物。饲养原则是以青粗食米为主,精饲料为辅。喜欢独居,白天活动少,都处于假眠或休息状态,夜间活动大,吃食多。有啃木、扒土的习惯。
4.食粪癖(Coprophagy),喜直接从肛门口吃粪,有时晚上也吃自己白天的粪便。因其下段肠管可吸收粪便中消化吸收的粗蛋白和维生素。如用兔进行营养实验时,应控制其食粪习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哺乳期仔兔也有吃食兔粪的习性,故在断奶兔粪便中,可以普遍查出球虫卵囊。
5.胸腔内构造与其它动物不同,胸腔中央由纵膈连于顶壁、底壁及后壁之间将胸腔分为左右两部,互不相通,纵膈由膈胸膜和纵膈胸膜两层纵膈膜组成。肺被肋胸膜和肺胸膜膈开,心脏又被心包胸膜隔开。因此,开胸后打开心包胸膜暴露心脏进行实验操作时,只要不弄破纵隔膜,动物不需要作人工呼吸。猫、狗等其他动物开胸后一定要作人工呼吸,才能进行心脏操作。
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类型动物。雌兔每两周发情一次,每次持续3~4天,发情期间,雌兔卵巢内一次能成熟许多卵子,但这些卵子并不排出,只有经雄兔的交配刺激后隔10~12小时才能排出。这种现象叫刺激性排卵。如果不让雌兔交配则成熟的卵子经10~16天后全部吸收,新的卵子又开始成熟。哺乳动物中家兔和猫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兔、猫均可因外来刺激诱发排卵。根据诱发时间可得知何时排卵、可确定何时进行剖腹切开子宫取胎兔。猴、狗、猪、牛、马、羊等属于自发性排卵类型动物。排卵时间与交配无关系。不交配也按一定周期自发的排卵。
7.家兔颈都有减压神经独立分支。而人、马、牛、猪、狗、猫,此神经并不单独行走。而是行走于迷走、交感干或迷走神经之中。家兔颈神经血管束中有三根粗细不同的神经。最粗、白色者为迷走神经;较细,呈灰白色者为交感神经;最细者为减压神经。位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之间。属于传入性神经。其神经未梢分布在主动脉弓血管壁内。
8.家兔对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最易产生发热反应,而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小鼠、大鼠和豚鼠恒温机能差。对发热刺激的反应低。有时热原性物质的刺激时。体温反应下降。
9.家兔的肠非常长(约为体长8倍)。肠的摆动运动(钟摆运动)波幅较大。豚鼠肠的摆动波幅小。用药后,抑制反应不易看出。兔肠壁薄,对儿茶酚胺类药物和其他药物反应灵敏。猫、狗等肠壁厚,反应迟钝。未妊娠兔的离体子宫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可使之强烈收缩。
10.家兔的总胆管容易辨认,壶腹部明显地呈现于十二指肠第一段的表面,但组织纤细,操作时需注意。狗的胆道应置较深,要求有良好的手术暴露。猫的总胆管相对地较粗,操作也较容易,但对手术的耐受性稍逊于狗。
11.家兔的甲状旁腺分布得比较散,位置不固定,除甲状腺周围外,有的甚至分布到胸腔内主动脉弓附近。
12.家兔对射线十分敏感,照射后常发生休克样的特有反应,有部分动物在照射后立即或不久死亡,其休克的发生率动物死亡率与照射剂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13.家兔回肠与盲肠相接处膨大形成一厚壁的圆囊,称圆小囊,这是兔特有的。圆小囊内壁呈六角形蜂窝状,里面充满着淋巴组织,其粘膜可不断地分泌碱性液体,中和盲肠中微生物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有利于消化吸收。
14.球虫病是危害家兔最严重、感染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寄生虫病,幼兔最易感染,死亡率高达80%。有七种兔球虫可引起球虫病,六种爱美耳属球虫专门侵犯肠管使家兔患肠球虫病,一种斯狄氏属球虫专侵犯肝脏使兔患肝球虫病,患兔肝表面的可见粟米大小的白色微黄色结节。刺破后有白色脓汁流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中有大量的球虫卵囊。患兔肝功能受到损害,选择家兔作肝功测定时就特别注意这一特点。
15.家兔后肢膝关节的屈面腘窝部有一个比较大的呈卵圆形的腘淋巴结,长约5毫米左右。青紫兰兔这个淋巴结更大些。在体外极易触摸和固定,适于向淋巴结内注射药物或通电,进行雪中送炭功能研究。
16.家兔对许多病毒和致病菌很敏感。
17.家兔耳大、血管清晰,便于注射和取血。
18.家兔眼球甚大,虹膜内有色素细胞,眼睛的颜色就是由该色素细胞所决定的。白家兔眼睛的虹膜完全缺乏色素,眼内由于血管内血色的透露,故看起来是红色的。
19.家兔有特殊的血清型和唾液型。根据血细胞型凝集素的有无,家兔的血清可分为α′、β′、α′β′、O四个血清型。家兔的α′、α′β′血清型易产生人血细胞A型抗体,而β′、O血清型则易产生人血细胞B型抗体。在家兔唾液中,已确认有易于获得人血细胞A型物质(称排出型)和不易获得人血细胞A型物质(称非排出型)的两种类型。唾液A型物质的有无与血清型、凝集素的强弱及脏器中的A型物质存在与否无一定关系,但同A型抗体产生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欲使之产生A型抗体,应用非排出型,并选用α′、α′β′血清型兔。
20.家兔正常体温39.0(38.5~39.50)℃、皮肤温度33.5~36℃,心跳频率258±2.8次/分,动脉血压110(95~130)mmHg,循环血量59±2.3ml/Kg体重,呼吸频率51(38~60)次/分,潮气量21.0(19.3~24.6)ml,通气率1070(800~1140)ml/分,耗氧量640~850mm3/g体重,红细胞总数5.7(4.5~7.0)百万/mm3,血红蛋白11.9(8~15)g/100ml血,白细胞总数9.0(6.0~13.0)千/mm3,血小板28±2万/mm3,血液pH为7.58,红细胞比重1.090,血浆比重1.024~1.037,血总量占体重的5.46~8.7%,染色体22对,寿命8年。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免疫学研究:家兔的最大用处是产生抗体,制备高效价和特异性强的免疫血清。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各种免疫血清,大多数是采用家兔来制备的,广泛地用于人、畜各类抗血清和诊断血清的研制。如:
(1)病原体免疫血清: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免疫兔血清等。
(2)间接免疫血清:如兔抗人球蛋白免疫血清、羊抗免疫血清等。
(3)抗补体抗体血清:如免疫豚鼠球蛋白免疫血清等。
(4)抗组织免疫血清:如兔抗大白鼠肝组织免疫血清,兔抗大白鼠肝铁蛋白免疫血清等。
2.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利用家兔可诱发排卵的特点进行各种研究。如雄兔的交配动作或静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100单位/只)均可诱发排卵,使兔人工授精后进行生殖生理学的研究。也可用于避孕药的筛选研究。注射某些药物或孕酮可抑制卵,家兔排卵多少可以卵巢表面带有鲜红色小点的小突起个数表示。由于雌兔只能在交配后排卵,所以排卵的时间可以准确判定,同期胚胎材料很容易取得。
3.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最早用于这个方面研究的动物就是家兔,如利用纯胆固醇溶于植物油中喂饲家兔,可以引起家兔典型的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硬化症。家兔复制这类动物模型具有很多优点:
(1)比较驯服,容易饲养管理。
(2)对致病胆固醇膳食的敏感性高,兔对外源性胆固醇吸收率高达75~90%,而大白鼠仅为40%,对高脂血症清除能力较低,静脉注射胆固醇乳状液后,在家兔引起的持续的脂血症为72小时,而大白鼠仅为12小时。因此造型时短、成型快。家兔一般3个月左右即可成型,而狗需14个月,鸡需数月致年余,猴需六个月、一年甚至数年。
(3)家兔的模型有高脂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与人类的病变基本相似。而大白鼠和鸡模型与人类病变相比,则差异较突出。
(4)用家兔造型比较经济便宜,比狗及猴等动物实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4.眼科的研究:家兔的眼球甚大、几乎呈圆形,眼球体积约5~6cm2,重约3~4g,便于进行手术操作和观察。因此家兔是眼科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同时在同一只家兔的左右眼进行疗效观察,可以避免动物年龄、性别、产地、品种等的个体差异。如常用家兔复制角膜瘢痕模型。在双眼角膜上,复制成左右等大、等深的创伤或瘢痕,用以观察药物对角膜创伤愈合的影响,筛选治疗角膜瘢痕的有效药物及研究疗效原理。选用家兔要有色的,因为白色家兔的虹膜颜色是白色,和角膜浅层瘢痕的颜色相似,对比度不鲜明。还可在眼前房内移植脏器后,观察激素对脏器的作用;移植卵巢皮质,可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
5.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等实验研究:家兔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最易产生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因此常选用家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1)给家兔注射细菌培养液和内毒素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如给家兔皮下注射杀死的大肠杆菌或乙型副伤寒杆菌培养液,几小时内即可引起发热,并持续12小时;给家兔静脉注射伤寒一副伤寒四联菌苗0.5~2.0ml/kg,菌苗含量应不低于100亿/ml,注射后1~2小时,即见直肠温度上升1~1.5℃,持续3~4小时。
(2)给家兔注射化学药品或异性蛋白等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如皮下注射2%二硝基酚溶液(30毫克)15~20分钟后开始发热,1~1.5小时达高峰,升高2~3℃;皮下注射松节油(0.4毫升)后18~20小时引起发热,约24~36小时达到高峰,升高1.5~2.0℃;肌注10%蛋白胨1.0g/Kg,可在2~3小时内引起发热,体温升高显著;皮下注射消毒脱脂牛奶3~5ml,通常3小时后体温升高1~1.5℃。
(3)药品生物检定中热原的检查均选用家兔来进行。热原是微生物及其尸体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其化学成分为菌蛋白、酯多糖、核蛋白或这些物质的水解物。如大肠杆菌提取的热原0.002微克/公斤,即能使家兔发热,因此,兔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和人、畜用生物制品等各类制剂的热原质试验。
6.微生物学研究:家兔对许多病毒和致病菌非常敏感,适用于各种微生物学的研究,如对过敏、免疫、狂犬病、天花、脑炎等的研究。
7.心血管和肺心病的研究:家兔颈部神经血管和胸腔的特殊构造,很适合作急性心血管实验,如直接法记录颈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间接法测量冠脉流量、心博量、肺动脉和主动脉血流量等。不适合复制心血管和肺心病的各种动物模型。如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以重力牵拉阻断冠脉法复制家兔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通过选择阻断冠状动脉左室支位置的远近及牵拉重力的大小,可调整心肌梗塞的范围及程度,故亦可复制心源性休克或缺血性心律紊乱型;静注乌头硷100~150mg、盐酸肾上腺素50~100μg/Kg,可诱发家兔心律失常;静注1%三氯化铁水溶液,每次0.5~4ml,每周2~6次,总剂量为25ml,注完后45天可形成肺心病;小剂量三氯化铁(11ml)加0.1%氯化镉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连续10次,雾化停止后10天可形成肺水肿。也可采用兔耳灌流,离体兔心等方法来研究药物对心血管的作用。
8.皮肤反应实验:家兔和豚鼠皮肤对刺激反应敏感,其反应近似于人。常选用家兔皮肤进行毒物对皮肤局部作用的研究;兔耳可进行实验性芥子气皮肤损伤和冻伤烫伤的研究;化妆品对皮肤影响的研究,耳朵内侧特别适宜皮肤的研究。
9.急性动物实验:常选用家兔作失血性休克、肠毒素赶走的休克、微血管缝合、离体肠段和子宫的药理学实验、阻塞性黄疸实验、兔眼球结膜和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实验、卵巢和胰岛等内分泌实验以及进行离体兔耳和兔心的各种分析性研究等。
10.遗传性疾病和生理代谢失常的研究:如进行软骨发育不全、低淀粉酶血症、维生素A缺乏、脑小症、动脉硬等研究。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研究药物的致畸作用或其他干扰正常生殖过程的现象。
11.进行各种寄生虫病的研究、畸形学的研究,进行各种人用和畜用生物制品中的毒素、类毒素和病毒素皮肤反应试验,以及制品的效价试验、安全试验,进行化学工业上的急性和慢性毒素试验等。
三、主要品种
人类对兔子进行研究已有几个世纪。实验研究用兔有38种不同的类型,此外还有一些供玩赏的类型。我国医学科研和教学中最常用的有下列三个品种:
1.中国本兔(又名白家兔、菜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培育成的一种皮肉兼用,又适合实验需要的品种。饲养历史悠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毛色为纯白、体型紧凑,体重3~5斤,红眼睛,嘴较尖、耳朵短而厚。皮板厚实,被毛短密。中国本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抗病力强、耐粗饲,对环境适应性好,繁殖力强,一年可生6~7胎,每胎平均产仔6~9只,最高达15只。雌兔有5~6对乳头。中国本兔是一种优良的育种材料,国外育成的一些优良品种均和中国本兔有血缘关系。这种兔的缺点是体型较小,生长较慢,不需进一步选育提高。
2.青紫兰色(又名山羊青,金基拉):是一种优良的皮肉兼用和实验用兔,我国各地都有饲养。它的毛色特点是:每根毛分为三段颜色。耳尖及尾、面呈黑色,眼圈、尾底及腹部呈白色。由于这种特殊的毛色很象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珍贵毛皮兽——毛丝鼠(学名Chinbhilla)的毛色,根据译名称为青紫兰色(也译金基拉、青琪纳),我国广大群众又称其为山羊青。青紫兰色兔分标准和大型两个品系。标准型一般体重5~7斤,无肉髯;大型体重为8~12斤,毛色稍浅有肉髯。这种兔体质强壮,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每窝产仔5~6只,生活3个月时可达4斤以上。
3.大耳白兔(又称大耳兔,日本大耳白):是日本用中国本兔选育而成的皮肉兼和用和供实验用的良种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体型较大。体重8-12斤,最高可达16斤。两耳长大高举,耳根细,耳端尖,形同柳叶,田兔颌下具肉髯,被毛浓密。大耳白兔生长发育快,繁殖力较强,但抗病力较疘。由于它的耳朵长大,皮肤白色,血管清晰,便于取血和注射,是一种常用的实验用兔。
其他一些品种有时实验也选用,例如:
1.新西兰白兔(New Zealan white):新西兰兔系由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培育的品种。按毛色分为新西兰白色和红兔两种,因和栖息在新西兰岛上的野生兔毛色相似而命名。新西兰白兔具有:毛色纯白、皮肤光泽、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性情温和、容易管理等优点,故已被培育成性质稳定的近交系实验动物。除广泛应用于皮肤反应实验、药剂的热原试验、致畸形试验、毒性实验和岛素检定外,亦常用于妊娠诊断、人工受胎实验、计划生育研究和制造诊断血清等。197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验动物中心从日本引起种兔后,在恒温湿环境中进行较严密的饲养繁殖,已获得优异成绩。目前,除出口日本外,亦可供国内各科研单位推广使用,此种兔体长中等,臂园,腰及胸部丰满,早期生长快,成年体重9~10斤。
2.银灰色兔(Silver Fox):原产于苏联,成年兔体重8~10斤。体躯长;耳大质稍厚,直竖,耳端纯园;胸部发达而深,有肉髯,皮毛浓密紧贴。基本特征是褐色带白毛尖,其它还有各种颜色。仔兔出生时为单色,幼兔的颜色随年龄而改变,在6~7月龄时即具有标准色。
3.维也纳兔:体型中等,成年兔8斤左右。眼睛为暗天兰色,被毛浓密,灰兰色或天兰色,无杂毛。体格健壮,适应性较强。田兔乳量充足,每窝产仔在7头以上。
4.喜马拉雅白化兔(Himalayan albio rabbit):原产于我国西部喜马拉雅山一带,被毛白色,因具有黑色的鼻、耳、尾以及前足、后足,所以又称五黑兔。成年兔体重为6~8斤,毛短而柔软浓密,体格健壮、耐粗饲,易于饲养,繁殖力较强。
5.力克斯兔(Pex):又称天鹅绒兔,全身密生光亮如丝的短绒毛,枪毛极少或全无,有时自然形成漂亮的波纹。保温力强,不易脱落。须眉细而卷曲,成年兔体重6~7斤。力克斯兔被毛颜色为:背部红褐色,体侧毛色渐浅,腹部呈浅黄色。经过人们的不断选育和改良,已有黑、白、古铜、天兰、银灰等各种自然色。
6.长毛兔:又名安哥拉兔(Angora):是世界著名的毛用品种。原产土耳其,经英、法两国选育改良而定型。我国饲养历史较长,南方各省分布广泛。经江苏一带劳动人民精心培育,掺入中国本兔血缘,选育出生产性能超过英、法两系的狮子头全耳毛型长毛兔,又称中系长毛兔。成年兔体重5~7斤,体格健壮,头宽而短,面圆鼻扁,又称狮子头。
7.比利时兔(Belgian Hare):成年体重11~12斤,最高可达18斤。此兔躯体长,后部高,体格健壮,肌肉丰满,泌乳力强,长生快,适应性强,被毛为深粟带深褐色或深粟带黄褐和浅褐色,耳尖有黑色毛边,尾部内侧也为黑色。
8.公羊兔(Lop):体型大,成年体重10~16斤。此兔的特点是耳大而下垂,头形公羊,因此称为公羊兔,或垂耳兔。耐粗饲性情温顺,抗病力强,易于饲养。但受胎率低,哺乳能力差,被毛有单色和杂色,杂色兔被毛由黑、棕、灰、灰兰和白色结合形成。
9.加利福尼亚兔(California):育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成年兔体重8~9斤。此兔遗传性能稳定,性情温顺,生活力强,哺乳力强,产仔数比较稳定,仔兔发育也比较均匀,被毛全身白色,而鼻端、两耳、四肢下端和尾近似黑色,眼红色。
11.花巨兔(Chekered Giant):西德著名的兔种,体型大,成年兔体重10~12斤。体型较长呈弓形,腹部离地面较高。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繁殖力高,但哺乳能力较差。被毛为白底黑花,背部有一条黑色背线,黑嘴环,黑眼圈,色调美观大方,我国有的称其为“鹊雀花”,也有的称为“熊猫兔”。
11.丹麦白兔:丹麦著名的兔种,成年体重8~9斤。此兔性情温顺,产仔率高,耐粗饲,抗病力强;体型较为短粗,肌肉丰满,被毛纯白,眼红色。
12.西德长毛兔:成年体重6~8斤,四肢强健,胸部发育好,全身密被白色绒毛,体毛细胞长柔软,排列整齐,具有明显的波浪形弯曲。
第六节 狗(Dog;Canis familiari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狗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
2.狗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以及大体上和人相似的消化过程,在毒理方面的反应和人比较接近,内脏与人相似。
3.狗的嗅脑、嗅觉器官和嗅神经极为发达。鼻长,鼻粘膜上布满嗅神经,能够嗅出稀释一千万分之一的有机酸,特别是对动物性脂肪酸更为敏感,狗嗅觉能力超过人的1200倍。
4.狗的听觉也很灵敏,比人灵敏16倍,可听到5.0~5.5赫兹(HZ)的声音。但视觉不如人,每只眼睛有单独视野,视觉仅25度都不到,正面近距离是看不到的,这是由于水晶体较大所致。对移动着的物体感觉却较灵敏。狗是红绿色盲,故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来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狗视网膜上没有黄斑,即没有最清楚的视觉点,视力仅20~30米左右。
5.喜近人,易于驯养,有服从人的意志的天性,并能领会人的简单意图,经短期训练能很好地配合实验。
6.狗有神经类型,神经类型不同导致性格不同,用途也不一样。一般将狗分成四种神经类型,即强、均衡的灵活型(活泼型);强、均衡的迟钝型(安静型);强、不均衡型(不可抑制型)和弱型(衰弱型)。这对一些慢性实验,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实验的动物选择很重要。
7.狗习惯不停地运动,故要求饲养场地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还习惯于啃咬肉、骨头,喜吃肉类及脂肪,但由于长期家畜化,也可杂食或素食,为使狗正常繁殖生长及达到正常生化指标,饮料中需要有一定的动物蛋白质与脂肪。狗消化素菜能力差,整根素草吃下去,仍整根排出,其部分原因是咀嚼不完全。
8.成年雄狗爱打架,并有合群欺弱的特点。归家性很强,能从很远处自行归家。冬天喜晒太阳,夏天爱洗澡。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狗虽然早已家畜化,但若不合理的饲养及粗暴对待,亦可使之恢复野性。
9.正常的狗鼻尖呈油状滋润,人以手背触之有凉感,它能灵敏地反映动物全身的健康情况,如发现鼻尖无滋润状,以手背触之不凉或有热感,则狗即将得病或已经得病。
10.狗的汗腺很不发达,散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舌头伸出口外喘式呼吸,才能加速散热。
11.狗为每年春秋单发情动物。发情后1~2天排卵,但卵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在排卵时未曾排出,这与其他动物不同,卵在些时尚未成熟,所以要数日后极体脱去,才能受精,这也是选择发情后2~4天交配的原因。性周期180(126~240)天,妊娠期60(58~63)天,哺乳期60天,又子宫型,每胎产仔2~8只,寿命10~20年。
12.狗有五种血型,即A、B、C、D、E型,只有A型血(具有A抗原)能引起输血反应,其它四型血可任意供各型血的狗受血,包括A型血狗在内,无输血反应(指溶血问题)。可以进行交叉输血,仅有凝集作用,而无溶血作用。
13.狗的胰腺小,分左右两枝,扁平长带状,于十二指肠降部各有一胰腺管开口处,胰腺向左横跨脊柱而达胃大弯及脾门处,因狗胰腺是分离的,易摘除。脾脏是狗最大的储血器官,当奔跑需要更多的血动员出来参加循环代谢时,靠其有丰富的平滑肌束收缩将脾中的血挤到周围血管中。心脏很大,占狗体重的0.72~0.96%。胸腺在幼年狗发达,而在2~3岁时已退化萎缩。肝脏很大,占狗体重的2.8~3.4%。狗胃较小,相当人胃长径的一半,容易作胃导管手术。肠道较短,仅为身体长度的三倍,肠壁厚薄与人相似。
14.狗正常体温39(38.5~39.5)℃,心率80~120次/分,呼吸频率18(15~30)次/分,潮气量320(251~432)ml,通气量5210(3300~7400)ml/分,耗氧量580mm3/g活体重,72ml/分(10Kg),收缩血压149(108~189)mmHg,舒张压100(75~122)mmHg,总血量为体重的7.7(5.6~8.3)%,心输出量14ml/次,红细胞数680(550~850)万/mm3,血红蛋白14.8(11~18)g/100ml,白细胞11.5(6.0~17.0)千/mm3,全血比重1.054~1.062,红细胞比重1.090,血浆比重1.023~1.028,血小板21.86±9.22万/mm3,血浆总蛋白7.1(6.3~8.1)g%,尿量25~41ml/Kg/24小时,尿pH值为6.1。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实验外科学:广泛用于实验外科各个方面的研究,如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或组织移植等。临床外科医生在研究新的手术或麻醉方法时往往是选用狗来作动物实验,先取得熟练而精确的技巧,然后才妥善应用于临床。
2.基础医学实验研究:是目前基础医学研究和教学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尤其在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等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狗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很发达,适合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如失血性休克、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特别是研究脂质在动脉壁中的沉积等方面,是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急性心肌梗塞以选用杂种狗为宜,狼狗对麻醉和手术较敏感,而且心律失常多见。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急性肺动脉高压、肾性高血压、脊髓传导实验、大脑皮层定位实验等均可用狗进行。
3.慢性实验研究:由于狗可以通过短期训练很好地配合实验,所以非常适合于进行慢性实验。如条件反射实验,各种实验治疗效果实验,毒理学实验,内分泌腺摘除实验等。
狗的消化系统发达,与人有相同的消化过程,所以特别适合于消化系统的慢性实验。如可用无菌手术方法做成唾液腺瘘、食道瘘、肠瘘、胰液管瘘、胃瘘、胆囊瘘等来观察胃肠运动和消化吸收、分泌等变化。
4.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和药物代谢研究:如磺胺类药物代谢的研究、各种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实验等。
5.营养学和生理学研究:如进行先天性白内障、胱氨酸尿、遗传性耳聋、血友病A、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淋巴水肿、蛋白质营养不良、家族性骨质疏松、视网膜发育不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原缺乏综合征等研究。还可进行行为科学的研究。
三、主要品种
国际上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的狗主要有小猎兔犬:Labrador犬;捕狐的大猎犬、墨西哥无毛犬、四系杂交犬、Boxer黑白斑点短毛犬、Greyhound犬等。这些品种犬的主要特征和用途如下:
1.小猎兔犬(Beagle):原产英国,是猎犬中较小的一种。1880年引入美国,开始大量繁殖。因其有体型小(成年体重为7~10公斤,体长为30~49公分),短毛形态和体质均一,禀性温和,易于驯服和抓捕,亲人,对环境的适应力、抗病力较强、性成熟期(约8~12个月)早,产仔数多等优点,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实验用家犬,已成为目前实验研究型别中最标准的动物,此种犬多用于长期的慢性实验。在国外,它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毒学、药理学以及肿瘤学(如癌的病因学和癌的治疗学等)等基础医学的研究工作中,而农药的各种安全性试验,特别是制药工业中的各种实验,使用该犬最多。近年来,上海有的单位、北京等地已引入Beagle种犬,且饲育繁殖成功。
2.四系杂交犬(4-Way Ovoss):这是为科研工作者需要而培养出的一种外科手术用犬,它可由两种以上品系犬进行杂交而成。如Gveyhound、Labrador、Samoyed及Basenji四品系动物交配,取Labrador较大体躯、极大胸腔和心脏等优点,取Samoyed耐劳和不爱吠叫的优点。
3.黑白斑点短毛狗可进行特殊的嘌呤代谢研究及中性白细胞减少症、青光眼、白血病、肾盂肾炎、Ehers-Danols等病的研究用。
4.Labrador犬:一般作实验外科研研究用。
5.捕抓的大猎犬由于其血管较粗大和器官较大,亦可用于生理研究。
6.墨西哥无毛犬由于无毛可用于特殊研究,如作粉刺或黑头粉刺的研究。
7.Boxer犬:此犬可作为红斑节结狼疮和淋巴肉瘤研究用。
我们国家繁殖饲养的狗品种也很多,如中国猎狗、西藏牧羊狗、狼狗、四眼狗、华北狗、西北狗等。华北狗和西北狗广泛用于烧伤、放射损伤、复合伤等研究。华北狗耳较小,后肢较小,颈部较长,前肢较大,而西北狗正好与此相反。两种狗各种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有一定的差异,华北狗头、颈、胸腹各占10%,背部和臂部共三个10%,两前肢加两耳共两个10%,两后肢加尾巴共为两个10%,西北狗颈部加尾巴为一个10%,每个后肢各为一个10%,其余和华北狗相似。体表面积这些差异对烧伤实验研究时烧伤面积的计算具有很重要意义。狼狗适用于胸外科、脏器移植等实验研究。
第七节 猴(Monkeys)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猿猴属于灵长类动物,其特点正如1873年D.S.Georpe提出的那样,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有爪的哺乳类动物;(2)有胎盘的动物;(3)有较高的眼眶;(4)有发达的盲肠;(5)胸部有二个乳房;(6)有三种牙齿和脱落更新的恒齿;(7)姆指与其他指头呈相反的位置;(8)脑壳有一钙质的裂缝。
2.进化程度高,接近于人类。因此,它们具有与人相近似的生理生化代谢特性和相同的药物代谢酶。大量实验证明,灵长目动物在药物代谢方式等上远较非灵长目动物更接近于人,在灵长目动物中,从进化尺度上越是接近于人,其代谢方式也越和人近似,见表2-3和表2-4。
表2-3 灵长目动物的进化谱*
类人猿亚目 |
1.人 2.猩猩科(如黑猩猩和大猩猩) 3.猴科或旧域猴(如猕猴和狒狒) 4.新域猴(如代帽猿、松鼠猴、狨) |
原猴亚目 |
5.狐猴科(如狐猴、懒猴及婴猴) 6.眼睛猴科 7.树胸科** |
*根据动物的解剖结构及行为复杂性的逐步增加而制定的尺度。
**有人认为它不属于灵长目,而多数者认为它属于原猴类动物。
表2-4 灵长类动物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定量比较*
种 属 |
血清白蛋白与人的比值 |
5种类人猿 |
1.1~1.3(和人最接近) |
旧域猴(猴科) |
2.2~2.7 |
夜猴 |
2.6 |
新域猴 |
4.2~5.0 |
原猴亚目 |
7.6~18 |
非长灵目:猪与牛 |
32~35(和人相距远) |
*补体结合试验与人血清蛋白的交叉反应性,以人相应为1.0。
3.猕猴最易感染人的痢疾杆菌和结核杆菌(猕猴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因此下面介绍猴的特征主要以猕猴为主)。
老世界(亚州、非州、南太平洋诸岛)猴,如印度恒河猴,对结核杆菌敏感,携带B病毒,有大颊囊。新世界(南美、中美)猴,如南美产之狨猴,对结核病有抗力,不携带B病毒、无颊囊、有长尾。
4.猕猴的形态特征:(1)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的灰色较浓。(2)面部和两耳多为肉色,少数为红面。(3)臂胝多数为红色,雌猴色更赤。(4)眉骨高,眼窝深。(5)两颊有颊囊。(6)雄猴身长约为55~62cm,尾长约22~24cm,体重约为8~12kg;雌猴身长约40~47cm,尾长约18~22cm,体重约4~7kg。(7)姆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具有握力。指甲为扁指甲,这是高等动物的一个特征。
5.猕猴是热带和亚热带动物,一般生活在山林区,群居性强,每群猴均有一只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猴为“猴王”。
6.猴是杂食性动物,以素食为主。除树鼩、狒狒、獭猴等吃少量动物和昆虫外,大多数灵长类都是素食。猴和豚鼠是唯一的不能缺少维生素C的动物,因为它们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必须来源于饲料中。如缺乏维生素C则内脏发生肿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7.猴具有发达的大脑,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因此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染兴趣。
猴的视觉较人类敏感,猴的视膜具有黄斑,有中央凹。视网膜黄斑除有和人类相似的锥体细胞外,还有杆状细胞。猴有立体感,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有色觉,能辨别各种颜色,并有双目视力。猴的嗅脑不很发达,嗅觉不很灵敏,而听觉敏感,有发达的触觉和味觉。
8.猴为单室胃,胃液呈中性,含0.01~0.043%的游离盐酸,肠子的长度与体长的比例为5:1-8:1,猴的盲肠很发达,但无蚓 。猕猴都有胆囊,位于肝脏的右中央叶,肝分6叶。
猴肺为不成对肺叶,右肺3~4叶,左肺2~3叶。猴的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一样。
9.猕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猕猴血型和人的A、B、O、Rh型相同。恒河猴主要是B型;食蟹猴主要是B、A、AB型,O型较少;平顶猴主要是O、B型。猕猴属动物的Rh系统,全是Rho(又叫Rh1)。猴也有汗腺。猕猴属各品种猴的染色体为2n=42。
10.猕猴为单子宫,有月经现象,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变化范围为21~35天),月经期多为2~3天(变化范围1~5天)。雌性动物在交尾季节,生殖器官的周围区域发生肿胀,外阴、尾根部、后肢的后侧面、前额和脸部等处的皮肤都会发生肿胀,这种肿胀称为“性皮肤”。猴每年产一胎,每胎一仔,极少生二仔。胎盘为双层双盘。常用几种猴的生殖生理数据见表2-5。
表2-5 一些猴的生殖生理数据
种 别 |
月经期(天) |
怀孕期(天) |
明 显 表 现 |
恒河猴 |
28 |
164(156-180) |
排卵在出血后的12~13天,生殖季节在3~6月(印度) |
松鼠猴 |
7~13 |
165~170 |
排卵不在性周期中间那几天,生殖季节在12~2个月。 |
非洲绿猴 |
30 |
180~213 |
|
猪尾猴 |
31-33 |
170 |
发情时性皮肤肿胀 |
绒猴 |
|
140~14 |
通常产2仔 |
台湾岩猴 |
31(29~33) |
170(162~186) |
哺乳8~10个月 |
食蟹猴 |
29(22~33) |
167(162-186) |
哺乳14~18个月 |
蛮猴 |
27~33 |
210 |
|
日本猕猴 |
28 |
170~180 |
|
上海猕猴 |
28(21~35) |
165(132~181) |
|
11.猕猴的牙齿不仅在大体和显微镜解剖方面与人类相似,而且在发育的次序和数目方面也和人类相似。猕猴属的各种猴都具有颊囊,颊囊是利用口腔中上下粘膜的侧壁与口腔分界的。颊囊用来贮存食物,这是因摄食方式的改变而发生进化的特征。猕猴属的固定齿式为2123/2123=32,乳齿为212/212=20。
12.猕猴正常体温白天为38~39℃,夜间为36~37℃。心率168±32次/分,心率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收缩压120±26mmHg,舒张压84±12mmHg,年龄大,体重大的猕猴血压较高,雄性比雌性高10~15mmHg。呼吸频率40(31~52)次/分,潮气量21.0(9.8~29.0)ml。通气率860(310~1410)ml/分。饲料要求量100~300g/只/天,发热量253.5~780卡/只/小时,饮水量450(200~900)ml/只天,排尿量110~550ml/分,排便量110~300g/天,红细胞数5.2(3.6~1.8)百万/mm3,血红蛋白12.6(10~16)g/100ml,白细胞数10100(5500~12000)/mm3,血小板数21.72±1.79万/mm3,全血容量54.1(44.3~66.6)ml/kg体重,血浆容量36.4(30~48.4)ml/kg体重,血比容39.6(35.6~42.8)。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灵长目动物在亲缘关系上和人类最接近,20世纪上半叶开始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1950年后灵长目动物已普遍在实验室中使用。如因使用猴而使脊髓灰质炎疫苗得到了迅速开展,为其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途径。
1.猕猴在生理学上可以用来进行脑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和老年学等各项研究。
2.在人类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研究方面灵长目动物具有极重要的用途。猕猴可以感染人类所特有的传染病,特别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复制的传染病。例如:脊髓灰白质炎(小儿麻痹症)和菌痢等。很多种猕猴对脊髓灰白质炎具有易感性,以黑猩猩和猕猴属最为敏感。上海生理研究所曾用人的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对恒河猴和四川断尾猴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其临床症状和人类一样。猕猴对人的痢疾杆菌和结核杆菌最易感染,因此,在肠道杆菌和结核病等的医学研究中研究中是一种极好的动物模型。猕猴也是研究肝炎、疟疾、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理想动物。但需注意猴的肝炎、结核病、痢疾、沙门氏菌病以及疱疹病毒、类人猿脑膜炎病等会传播给人群。此外,还可用于职业性疾病和铁尘肺、肝损伤等的研究。
3.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猴的生殖生理和人非常接近,是人类避孕药物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目前筛选抗震颤麻痹药物最有价值的方法是电解损伤引起的猴震颤。应用猴子研究镇痛剂的依赖性较为理想,因为猴对镇痛剂的依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又较明显且易于观察,已成为新镇痛剂和其他新药进入临床试用前必须的试验。猴也是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的良好动物。Smith等总结了猕猴、其他灵长类动物、狗和大鼠药物代谢和人的相关性,发现猕猴中有71%经研究的化合物和人的近似性较好,狗的实验有19%、而大鼠仅有14%和人近似。但要注意不同灵长类动物对药物反应有一定的差异。Irwin报告不同种灵长类动物对苯巴比妥、α-苯丙胺及阿密替林的反应强度依次递减,顺序为松鼠猴>猕猴>卷尾猴>蛛猴>绒毛猴>豚尾猴>短尾猴>帽猴>狒狒。他认为弥猴及松鼠猴对中枢神经作用药物无论在定性方面还是在定量方面都和人最相似。
4.复制疾病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猴与人的情况很近似,无论其正常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药品的疗效关系等,都与人体的非常相似。选用猕猴(Rbesus monkey)来复制这方面的动物模型更为理想,给予高脂饮食1~3个月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即可达到300~600mg%,同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可产生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不仅在主动脉,也出现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股动脉等。猴的气管腺的数量较多,直至三级支气管中部仍有腺体存在,适宜于复制慢性气管炎的模型和进行被祛痰平喘药的疗效实验。
5.寄生虫学的研究:灵长类动物可用人疟原虫感染,是理想的筛药模型,所得结果对临床参考价值较大。现已能用人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红细胞型感染切除脾脏的长臂猿(Gibbon),还肯定了人的恶性疟、间日疟(P.Vivax)及三日疟原虫(P.malariae)能感染枭猴(Owl monkey)、白长臂猿(White-handed gibbon)、恒河猴、黑猩猩(Chimpazee)、黑蛛猴(Black spider)、吼喉(Howler monkey)等。枭猴还可用人间日疟、恶性疟的子孢感染。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感染发病过程与对药物的反应性和人的间日疟近似。可用于筛选对红细胞型、红细胞前型及继发性组织型有效的药物。
6.猴还适合其他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如人的放射 就其表现而言和猴最为接近,因此猴广泛用于放射医学的研究。猴与人血液有交叉凝集反应,可用于研究血型。还可用于研究人类垂体性侏儒症(Human dwarfism)以及特殊疾病的感受性,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猴还常用于行为学的研究、实验肿瘤学的研究、口腔牙科病的研究,疫苗研究试验等。在制造和鉴定脊髋灰白质炎疫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
7.猕猴同黑猩猩、狒狒等一样,是研究人类器官移植的重要动物模型。猕猴的白细胞抗原(RhLA)是灵长类动物中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区域的重要对象之一。同人的HLA抗原相似,RhLA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荷兰灵长类中心Balner为首的小组在这方面进行过长期的研究,结果发现,猕猴RhLA的基因位点排列同人类有相关性。
8.细菌、病毒性疾病病的研究。例如进行疱疹病、毒病、弓形体病、阿米巴脑膜炎、自发性类风温病、奴卡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研究。
9.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如研究新生儿肠道脂肪沉积,蛋白缺乏症、胆石症(狒狒)等疾病。
10.某些特点疾病的研究。如用黑猩猩研究先天性伸舌白痴(Down综合征)、酒精中毒性胰腺炎、库鲁病(慢病毒)等。
三、主要品种
灵长类(Primates)动物包括:
1.巨大类人猿(Apes):
(1)长臂猿(Hylobates)
(2)猩猩(Simia Satyrus)
①猩猩(Chmpanzee),类人猿的一种,因其对若干人的疾病有易感性而被用于实验。
②马来亚猩猩(Orangutan),类人猿中的一种,易感染与人类相同的某些病,常用于实验研究。
(3)大猩猩(Gorila gorilla)
(4)黑猩猩(Pan Satyrus)
2.狒狒(Babnoons)
3.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猕猴属猴,主要有12个品种。
1.恒河猴:又忠罗猴、广西猴等。学名为Macaca mulatta,英文名Rhesus monkey,属哺乳纲,灵长目,狭鼻亚目,猕猴科(Cercopithecidae)。最初发现于孟加拉的恒河河畔,所以称恒河猴或孟加拉猴。我国广西的这种猴很多,所以俗称“广西猴”。过去一般都称猕猴,但猕猴是属名,此种称法不妥,容易混淆,以称恒河猴为宜。恒河猴的分布由印度的北部往东,通过尼伯尔、阿萨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安徽黄山的猴子也是恒河猴,河北的东陵也曾发现过恒河猴。
2.熊猴:学名Macaca Assamensis,英文名Assamese monkey,分类所属同恒河猴。熊猴又称阿萨密猴或蓉猴。产于阿萨密、缅甸北部以及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熊猴和蓉猴是广西的土名。形态和恒河猴很相似,如不仔细分辨,则很难区别。身体比恒河猴稍大,面部较长;毛色较褐,腰背部的毛色和其它部分相同,缺少恒河猴那种橙黄色的光泽,毛也料粗,不如恒河猴细密;面部、两耳为肉色,老猴面部常生雀斑;头皮薄,头顶有旋,头毛向四面分开;雄猴身长约65cm,尾长约23~25cm,体重约12~14kg,雌性较小。其行动不如恒河猴敏捷和活泼,小猴也不如恒河聪明易驯,叫声和恒河猴不同,声哑,有时如犬吠。
3.红面断尾猴:学名Lyssodes Speciose melli,英文名Stump-tailed monkey,分类所属同恒河猴。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模式亚种(L.S.Speciosa)产于泰国、缅甸、印度和我国云南等地。红面断尾猴又称华南断尾猴,土名叫黑猴和泥猴。本属各猴的尾巴有的已退化到几乎没有,有的已缩至仅占身体的1/8~1/10左右。毛色一般为黑褐色,但随年龄和性别稍有不同,有的几乎全黑,有的较褐,略似朱古力色。面部大多数发红,但红的深浅不同,这与发育有关,小时不红,越接近成熟面色越红,到老年经色又渐衰退,转为紫色或肉色,还有少数变成黑面的。小猴生下时为乳白色,非常鲜明,不久毛色就变深,由黄褐色变为乌黑色。平顶的毛长,由正中向二边分开,自幼即很明显。雌猴乳头为红色,因为色素的关系,有时为一红一兰。雄猴身长约60~65cm,尾长约5~7cm。红面断尾猴常用于眼科和行为研究。
4.四川断尾猴:学名Lyssode speciosa thibetanas。又称藏酋猴。是红面断尾猴的一个亚种,产于四川的西部、西藏的东部。毛色和红面猴差不多,也为乌黑色,但稍浅,褐色较多,没有纯黑色的,胸腹部浅灰色的毛很多,毛的长度也和红面猴差不多,但被毛比红面猴为厚。面色偶尔也有红色的,但较少,老年猿在两颊和颏下常生出相当长的大胡子。身体比红面猴略大,雄猴身长70cm以上,尾长在7~10cm之间。聪明伶俐,可以驯养。
5.台湾岩猴:学名Macaca Cyclopis。产于我国台湾。肩毛长,有花纹,体大。
6.平顶猴:学名Macaca nemestrina,日本称猪尾猴,主要产于东南亚各国。尾圆粗,4岁性成熟,妊娠期170(162~168)天,哺乳期8~10个月,雌猴4.5~10kg,雄猴10~14kg。
7.日本猕猴:学名Macaca fuscata。体大,成年雄猴重11~18kg,雌猴重8.3~16.3kg,月经28天,妊娠期170~180天,性成熟时,雄猴为4.5岁,雌猴为3.5岁。刚出生的仔猴重400~500g,哺乳期6~8个月,每年3~8月为繁殖生育时间。
8.食蟹猴:学名Macaca lrus或Macaca fuscicularis,又称爪哇猴。月经期29(22~33)天,妊娠期167(153~179)天,哺乳期14~18个月,性成熟为4.5岁。
9.头巾猴:学名Macaca Simica,月经周期平均29.5天,成熟雄猴体重4.5~8.5kg,雌猴3.5~4.5kg。
10.戴帽猴:学名Macaca radiata,主要产于印度。月经周期平均31天,妊娠期163(153~169)天,哺乳期8个月,成年雄猴体重5.5~8.8kg,雌猴3.4kg,性成熟年龄3~4岁,每年1~4月为繁殖生育期,初生仔猴体重330~370g。
11.狮尾猴:学名Macaca Silmue,成年雄猴体重6.5~7kg。
12.叟猴:又称蛮猴,学名Macaca sylvana,主要产于摩洛哥和阿乐及利亚。月经期27~33天,妊娠期210天,成年雄猴体重11kg。
13.苏拉威西猴:学名Macaca maurus,又称圣猴,产于印尼。成年雄猴体重8.5~10kg,雌猴5~5.5kg。
其他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的猴品种有:
1.獭猴:学名Loris tradigradus,适于作视觉生理研究。
2.狨猴:学名Hapale jacchus或Callithrix jacchus,英名Marmoset。狨科有3属35种之多,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小型低等猿类,特点是体小尾长,尾不具有缠绕性,头圆、无颊囊、鼻孔侧向。各种狨皆活泼温顺脆弱,易驯养。狨又名“囊猴”,因小狨可以放在衣袋或手笼中而得名。需经常食虫,不然难于长期存活。妊娠期为146(140~150)天,性成熟为14个月,有月经,性周期为16天。交配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在笼内人工繁殖,每胎1~3仔,双胎率约为80%。主要用于生殖生理、孕避药物研究和甲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
狨猴又名有绢毛猴、有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银狨(Callithrix argentata)、倭狨(Cebuella Pygmaea)、棉顶狨(Cottontop Pinche)。
3.夜猴:学名Dmroucouli Nachtaffe,主要用于视觉研究和疟疾研究。
4.松鼠猴:英名Squirrel monkey,主要用于视觉研究、脑神经和药理学研究。
5.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又称黄金猿、皮氏瘠猴。主要产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
6.树鼩:学名Tupaia belageri chinensis,又名树膘鼠、树仙。关于树鼩的分类,目前国内学者仍有分岐,很多人把它划为灵长类,但也有人把它称为是灵长类的原祖。现在一般称作原猴类动物。外形似松鼠,只有体小,吻尖细,成年时体重120~150g。前后肢各有5趾。犬齿细小,前臼齿宽大。普通树鼩尾蓬松似松鼠,但另有细尾树鼩和笔尾树鼩。贝氏(T.Belangeri)树鼩身长19~20cm,尾长16cm,中国亚种的大小与此差不多。模式亚种毛色为粟红色,贝氏树鼩的云南亚种毛色为橄灰色,肩部有淡白色的条纹。海南亚种肩部条纹不明显。树鼩为昼夜活动的食虫类,栖息活动于灌木林地区,攀缘流窜,行动敏捷。体小,易受惊,如长时间受惊、外于紧张状态时,体重下降,睾丸缩小,臭腺发育受阻,当臭腺缺乏后,母鼩在产后吃掉仔鼩,母鼩生育力丧失,甚至死亡。一般单独活动,食物以虫类为主,也可食用幼鸟、鸟蛋、谷类、果类、树叶等。每年4~7月为繁殖季节,妊娠期约45天左右,每胎2~4仔,繁殖力哟,但存活率低。
由于树鼩是一种体小、价谦的灵长类动物,它的新陈代谢远比犬、鼠等动物更接近于人,大体解剖也近似于人,因此在医学生物学上用途很广,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已用于化学致癌的研究、黄曲霉素致肝癌的研究,人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睡眠生理的研究等。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动物长期饲喂高胆固醇食物时不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观察到其食入的胆固醇都以胆盐的形式排泄掉,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
第八节 猫(Cat;Felis Catus)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猫的牙齿与其他动物不同,共有30个牙齿,12个不大的门齿(上下颌各6个),4个锐利的犬齿,其余为锐利的假臼齿和真臼齿。通常上颌的后假臼齿和下颌的第一真臼齿特点粗大,因而命名为食肉齿。猫的牙齿特点,使猫便于吃鱼骨头等硬性食物。家猫舌上的丝状乳突被有较厚的角质层,成倒钩状,便于舐刮骨上的肉。
2.猫是单室胃,肠较兔稍长,盲肠很细小,只能见到盲端有一个微小的突起。肝分五叶,即右中叶、右侧叶、左中叶、左侧叶和尾叶。肺分七叶,右肺四叶,左肺三叶。
3.雌猫乳腺位于腹部,有四对乳头。有双角的子宫。雄猫的阴茎只是在勃起时向前,所以在泌尿时,尿向后方排出。猫和兔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只有经过交配的刺激,才能进行排卵。猫属于“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交配期每年有二次(春季和秋季),怀孕期63(60~68)天,哺乳期60天,性周期14天。
4.猫的大脑和小脑较发达,其头盖骨和脑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对去脑实验和其它外科手术耐受力也强。平衡感觉,反射功能发达,瞬膜反应锐敏。
5.猫的循环系统发达,血压稳定,血管壁较坚韧,对强心甙比较敏感。猫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匀,红细胞边缘有一环形灰白结构,称为红细胞折射体(RE),正常情况下,10%的红细胞中有RE体。
6.猫对吗啡的反应和一般动物相反,狗、兔、大鼠、猴等主要表现为中枢抑制,而猫却表现为中枢兴奋。猫对呕吐反应灵敏。猫的呼吸道粘膜对气体或蒸气反应很敏感。猫对所有酚类(Phenol)都敏感,如对杀蠕虫剂酚噻嗪(Phenothiazine)非常敏感。
7.猫在正常条件下很少咳嗽,但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易诱发咳嗽。
8.猫生性孤独,喜孤独而自由的生活,喜爱明亮干燥的环境,对环境适应性强,与鼠、兔不同,白天不愿躲在阴暗的角落。猫是肉食动物,饲料应有较大比例的动物性饲料。
9.猫的眼睛与其他动物不同,它能按照光线强弱的程度灵敏地调节瞳孔,白天光线强时,瞳孔可以收缩成线状,晚上视力很好,所以家猫在晚上出来捕食野鼠。猫舌的形态学特征是猫科动物所特有的。舌表面有无数突起的乳头能舔除附在骨上的肉。猫的大网膜也非常发达。
10.猫正常体温38.7(38.0~39.5)℃,心率120~140次/分,呼吸频率26(20~30)次/分,潮气量12.4ml,通气率322ml/分,耗气量710mm3/g活体重,食量113~227g/只/天,饮水量100~200ml/只/天,排便量56.7~227g/天,排尿量20~30ml/kg体重/天,收缩压120~150mmHg,舒张压75~100mmHg,红细胞8.0(6.5~9.5)百万/mm3,血红蛋白11.2(7~15.5)g/100ml,白细胞16(9~24)千/mm3,血小板25万/mm3,血量占体重的5%,全血容量55.5(47.3~65.7)ml/kg体重,血沉3mm(1小时),循环血量57±1.9ml/kg体重。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猫主要用于神经学、生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猫可以耐受麻醉与脑的部分破坏手术,在手术时能保持正常血压,猫的反射机能与人近似,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发达。实验效果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特别适宜作观察各种反应的实验。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形态研究:常用猫脑室灌流法来研究药物作用部位;血脑屏障,即药物由血液进入脑或由脑转运至血流的问题;神经递质等活性物质的释放,特别是在清醒条件下研究活性物质释放和行为变化的相关性,如针麻、睡眠、体温调节和条件反射;常在猫身上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反应方法来进行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即用过氧化氢为供氢的底物,再使用多种不同的成色剂来显示运送到神经系内的HRP颗粒,进货周围神经形态学研究,同时可用HRP追踪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进行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联系的研究,在神经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猫作大脑僵直,姿势反射实验以及刺激交感神经时瞬膜及虹膜的反应实验。
2.药理学研究:观察用药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效应和药物的代谢过程。如常用猫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进行冠状窦血流量的测定,以及阿托品解除毛果云香硷作用等实验。
3.循环功能的急性实验:选用猫作血压实验优点很多,如血压恒定、较大鼠家兔等小动物更接近于人体、对药物反应灵敏、且与人基本一致;血管壁坚韧,便于手术操作和适用于分析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心搏力强,能描绘出完好的血压曲线;用作药物筛选试验时可反复应用等。特别指出的是它更适合于药物对循环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因为猫不仅有瞬膜便于分析药物对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的影响,而且易于制备脊髓猫以排除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影响。
4.在其他一些研究中的应用:猫可用作碳疽病的诊断以及阿米巴痢疾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用猫进行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效果较理想。在生理学上利用电极刺激神经测量其脑部各部分的反应。在血液病研究上选用猫作白血病和恶病质者血液的研究。猫是寄生虫中弓形属的宿主,因此在寄生虫病中是一种很好的模型。猫可作成许多良好的疾病模型,如Kinefelter综合征、白化病、聋病、脊裂、病毒引起的发育不良,急性幼儿死亡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草酸尿、卟啉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三、主要品种
猫在19世纪末开始用作实验动物。因不易成群饲养,繁殖猫较困难。猫发情期有心理变态,饲养中涉及到动物心理学问题,也给繁殖带来困难,加上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将猫、狗作为家养的重要玩赏动物,对猫、狗用于实验研究限制很大。因此对猫品种的培育远比鼠类差得多,在使用上也比鼠类、家兔要少。
家猫的祖先,已知道的有埃及猫或努比亚猫(Felis maniculata)。我国实验中使用的猫均为收购来的家养杂种猫。现国内有少数单位已开始饲养、繁殖供医学实验研究用的猪。在选择实验用猫时,应选毛色不一的短毛猫,长毛猫的不适用,因长毛容易脱落造成实验环境污染,同时这种猫体质衰弱,实验耐受性差。
第九节 猪(Swine;Sus scrofa)和小型猪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猪属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2.猪和人的皮肤组织结构很相似,上皮修复再生性相似,皮下脂肪层和烧伤后内分泌与代谢的改变也相似。
通过实验证明2、3月龄小猪的皮肤解剖生理特点最接近于人,见表2-6人与3月龄小猪皮肤各结构厚度的比较(毫米)。
表2-6 人与3月龄小猪皮肤各结构厚度的比较(毫米)
皮 肤 结 构 |
人 |
小 猪 |
皮 肤 |
2.0(0.5~3.0) |
1.3~1.5 |
表 皮 |
0.07~0.17 |
0.06~0.07 |
真 皮 |
1.7~2.0 |
0.93~1.7 |
基底细胞层所处的深度 |
0.07 |
0.03~0.07 |
表皮和真皮厚度的比例 |
1:24 |
1:24 |
3.猪的血液学、血液化学各种常数也和人近似。
4.猪的胎盘类型属上皮绒毛膜型,没有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灵长目动物中,IgG易通过胎盘屏障,IgM、IgA和IgE则不能。家兔IgG和IgM容易通过胎盘。猪初乳中含多的IgG和IgA、IgM,常乳中含有多量的IgA。
5.猪的脏器重要量也近似于人,如以猪(50kg)和人(70kg)相比,其脏器重量的比值为:脾脏0.15:0.21;胰脏:0.12:0.10;睾丸;0.65:0.45;眼0.27:0.43;甲状腺:0.618:0.029;肾上腺0.006:0.29;其他器官:8.3:9.4。
6.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都与人的情况极其相似,猪的体型大小和驯服习性允许进行反复采样和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另外,它基因多样、繁殖周期短、生产力高,一窝产仔多,便于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选育。
7.小型猪性成熟时间雌猪为4~8月龄,雄猪为6~10月龄,为全年性多发情动物,性周期21±2.5天(16~30天),发情持续时间平均2.4天(1~4天);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后25~35小时,最适交配期在发情开始后10~25小时,妊娠期114(109~120)天;产仔数2~10头。
8.猪、鼠的贲门腺占胃的大部分,可是在狗、猫、兔却很狭窄。猪、猫幽门腺比其他动物宽大。猪、绵羊胆囊有浓缩能力很低,且肝胆汁的量也相当少。狗、猫、小白鼠、鸭和鸡分泌胆汁的速度较低,但胆囊浓缩胆汁的能力却很高。
9.猎正常体温为39(38~40)℃,心率55~60次/分,血容量占体重的4.6(3.5~5.6)%,心输出量3.1L/分,收缩压169(144~185)mmHg,舒张压108(98~120)mmHg,呼吸频率12~18次/分,通气率37L3/分,耗气量220mm3/g活体重,血液pH7.57(7.36~7.79),红细胞6.4百万/mm3,血红蛋白13.7(13.2~14.2)g/100ml,白细胞7,530~16,820/mm3,血小板24万/mm3,尿比重1.1018~1.022,尿pH6.5~7.8。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上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在心脏机能、动脉硬化、牙科、消化道(胃溃疡)、营养、血液学、内分泌学、放射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猪作实验动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猪已成为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试验动物,为医学提供了重要而确切的比较医学知识。由于猪的皮肤、心脏血管、消化道、免疫系统、肾脏、眼球与牙齿等解剖和生理以及营养代谢均与人类相似,加上许多小型猪和无菌猪的育成,便于供应试验室应用,大大促进了医学和兽医学之间的合作研究。因此以猪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报道日益增多,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1970年至1980年已有350篇报导,多用于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营养性疾病、皮肤病、环境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牙科病、老年病、酒精中毒、癌、烧伤、肾功能和放射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
1980年如开的“猪模式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国际研讨会”着重研讨了猪的血液学和包括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心肌疾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免疫、营养、新生儿和胎内发育、代谢失调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除一致认为猪是生物医学研究最佳的实验动物之外,还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1)猎胚胎血红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可用于探讨人类的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
(2)以猪为试验动物可以探讨人类高脂肪食物与动物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3)从猪的杂食性研究中,可以探讨人类发育过程中许多疾病产生的原因。
(4)人类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加强研究猪心脏病的病因与病理,将是极有价值的。
(5)进一步研究猪消化道免疫问题,将对了解人类肠道免疫机能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猪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常用于:
1.皮肤烧伤的研究:烧伤和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于猪的皮肤与人非常相似,包括体表毛发的疏密。表皮厚薄,表皮具有的脂肪层,表皮形态学和增生动力学(猪30天,人21天),烧伤皮肤的体液和代谢变化机制等,故猪是进行实验烧伤研究的较理想动物,用于烧伤后创面敷盖,比常用的液体石蜡纱布要好,其愈合速度比后者快一倍(13天和25天)既能减少痛疼和感染,又无排斥现象,血管联合也好。
2.肿瘤研究:猪可以作为研究肿瘤无可比拟的、资源丰富的模型。经过选育后的一种美洲辛克莱小型猪,有80%可发生自发性皮肤黑色素瘤,其特点是发生于子宫内和产后自发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很高,有典型的皮肤自发性退行性变,有与人黑色素瘤病变和传播方式完全相同的变化,这些黑色素瘤的细胞和临床表现很象人的黑色素瘤从良性到恶性的变化过程,故辛克莱小猪可作为研究人类黑色素瘤的良好模型。
3.免疫学研究:猪的母体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刚出生的仔猪,体液内γ一球蛋白和其他免疫球蛋白含量极少,但可从母猪的初乳中得到γ一球蛋白,用剖腹产手术所得的仔猪,在几周内,体内γ一球蛋白和其他免疫球蛋白仍极少,因此其血清对抗原的抗体反应非常低。无菌猪体内没有任何抗体,所以在生活后一经接触抗原,就能产生极好的免疫反应。可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免疫学研究。
4.心血管研究:小型猪在老年病的冠状动脉病研究中特别有用,其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学、血液动力学方面与人类很相似,幼猪和成年猪可以自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粥变前期可与人相比,猪和人对高胆固醇饮食的反应是一样的。某些品种的老龄猪在饲喂以人的残羹剩饭后能产生动脉、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的特点非常相似。饲料中加入10%乳脂即可在两个月左右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灶,如加入探针刺伤动脉壁可在2~3周内出现病灶。因此猪可能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最好的动物模型。
5.糖尿病研究:乌克坦小型猪(墨西哥无毛猪)是糖尿病研究中的一个很好的动物模型。只需一次静脉注射水合阿脲(200mg/kg体重)就可以在这种动物中产生典型的急性糖尿病,其临床体征包括高血糖症、剧渴、多尿和酮尿。
6.畸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等的研究:产期仔猪和幼猪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与新生婴儿很相似。象婴儿一样,仔猪亦患营养不良症,诸如蛋白质、铁、铜和维生素A缺乏症等,所以仔猪广泛应用于营养和婴儿食谱的研究。由于母猪泌乳期长短适中,一年多胎、每胎多仔,易管理和便于操作,仔猪的胚胎发育和胃肠道菌丛也很清楚,所以仔猪成为畸形学、毒理学、免疫学和儿科学的极易获得的、很有用处的动物模型。
7.遗传性和营养性疾病的研究:猪可用于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红细胞病、卟啉病、先天性肌肉痉挛、先天性小眼病、先天性淋巴水肿等,营养代谢病如卟啉病、食物源性肝坏死等疾病的研究。
8.其他疾病的研究,猪的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胃肠炎,可作婴儿病毒性腹泻模型。猪的霉形体关节炎可做人的关节炎模型。双白蛋白血症,只见于猪和人,电泳上有两个白蛋白峰或带。已培育成Von Willbrand猪专供血友病研究。猪还可进行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等疾病的研究。猪的自发性人畜共患疾病有几十种,可作为人或其他动物的疾病研究模型。
9.悉生猪和猪心脏辩膜的应用:悉生猪和无菌猪可研究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病、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利用猪的心脏瓣膜业修补人的心脏瓣膜缺损或其他疾患,目前国外已普遍推广,每年可达几万例,我国临床上也已开始应用。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目前用作生物医学研究用的猪品种有:普通猪、辛克莱猪(Sinclair,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只需用球导管在动脉内制造一处伤疤,就会出现典型的粥样硬化病变。)、荷马猪(Homel)、汗佛特猪(Hanford)皮特曼-摩尔猪(Pitman-Moore)、冯·温里布莱猪(Von Willbromd,先天有血友病,可研究血友病用)、乌克坦猪(Yu-Catan,系墨西哥无毛猪,天然可患糖尿病。)、聂布拉斯卡猪(Nebraska)、霍梅尔猪(Hormel)、德国的戈廷根猪(Gottingen)、日本用我国东北的小体型黑猪培育成的欧米尼(Oh-mini)小型猪等。我国各地也已发现多种小型猪,正在纯化培育中。
目前常用的几种实验用小型猪简况:
1.明尼苏达—荷曼系小型猪(Minnesota-Hormel stain)明尼苏达-荷曼系小型猪,于1943年由明尼苏达大学荷曼研究所用阿拉哈马州的古尼阿猪(Guineahog),加塔里那岛的野猪(Catalina island)和路伊斯安娜州的毕尼乌兹野猪(Pineywoods)3种猪的基础上,再导入加巴岛上的拉斯·爱纳-朗刹猎(Ras-n-Lansa)培育而成的小型猪,其血缘成分分别含有上列4种的15%、19%、46%和20%。明尼苏达一荷曼系小型猪毛色有黑白斑,成年猪体重80kg,遗传性状比较稳定,变异不大。
2.毕特曼一摩尔小型猪(Pitman-Moore strain)毕特曼一摩尔系小型猪是由毕特曼一摩尔制药公司的研究室培育而成的小型猪。此猪以弗洛达野生的野猪为基础,与加利夫岛的猪等交配后所得的后代培育成。毕特曼一摩尔系小型猪以毛色有各种各样斑纹者居多。现在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也有引入繁殖的。
3.海辐特系小型猪(Hanford Strain)海福特系小型猪是海福特研究所作皮肤研究用的小型猪,1975年用白色种的帕洛斯猪(Palouse)和毕特曼一摩尔系小型猪交配改良,再导入墨西哥产的拉勃可种(Labco)育成的小型猪。海福特系小型猪成年体重70~90kg,白皮肤。
4.高金根系小型猪(Gottingen strain)高金根系小型猪是高金根大学用明尼苏达一荷曼系小型猪与由缅甸输入的小型猪(Vietnamese)交配而成,再用白毛色的德国改良长白种导入显性白色因子培育成的小型猪。成年猪(24月龄)体重40~60kg。
第十节 其他实验动物
一、山羊(学名Capra hircas,英文名Goat)
山羊属哺乳纳,偶蹄目,牛科,是饲养的家畜。雌雄皆有角,向后弯曲如弯刀状,雄性的角发达,角上有而明显的横棱。山羊喜欢干燥、性急、爱活动、好斗角,但又生性怯懦,怕雨淋,也怕烈日晒和冷风吹,有磨擦基角部的习惯,喜欢吃禾本科牧草或树木枝叶,饲料和饮水都喜清洁,拒食粪便沾污的食料和不洁的水。山羊是草食类反刍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不能过多。山羊具素食性,拒食含有晕腥油腻的饲料。
由于山羊性情温顺,不咬人、踢人,适应性较强,饲养方便,颈静脉表浅粗大,采血容易,因此医学上的血清学诊断、检验室的血液培养基等都大量使用山羊血。山羊还适用于营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泌乳生理学研究,也可用于放射生物学研究和进行实验外科手术、制作肺水肿模型等。
山羊性成熟年龄为6个月,繁殖适龄期为一岁半,性周斯21(15~24)天,发情持续2.5(2~3)天,为季节性(秋季)发情动物,发情后9~19小时排卵,妊娠期150(140~160)天,哺乳期3个月,产仔数1~3,染色体二倍体为60个(精子内),单倍体30个(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内)。体温38~40℃,收缩压120(112~126)mmHg,舒张压84(76~90)mmHg,呼吸频率12~20次/分,潮气量310ml,通气率5700ml/分,耗气量220mm3/g体重,血容量占体重8.3%,心率70~80次/分,心输出量3100ml/分,静脉血比容24.3(18.5~30.8)%,红细胞16.0(13.3~17.9)百mm3,红细胞压积33(27~34.6)ml/100ml,白细胞5.0~14.0千/mm3,血小板35(25~60)万/mm3。
二、绵羊(学名Ovis aries,英名Sheep)
绵羊较山羊温顺,灵活性与耐力较差,不善于登高,不怕严寒,唯怕酷热,雄羊间常角斗,不喜吃树叶嫩枝而喜吃草,主要靠上唇和门齿的摄取食物,绵羊上唇有裂隙,便于啃很短的草。绵羊的胰腺不论在消化期或非消化期都持续不断地进行分泌活动,胆囊的浓缩能力较差。
绵羊性成熟年龄为7~8月,寿命10~14年,繁殖适龄期8~10个月,性周期16(14~20)天,发情持续时间1.5(1~3)天,季节性(秋季)多发情动物,发情后12~18小时排卵,妊娠期150(140~160)天,哺乳期4个月,产仔数1~2只,染色体二倍体为54(体细胞内)。体温38~40℃,心率70~80次/分,心输出量3100ml/分,血容量占体重的8.3%,呼吸频率12~20次/分,潮气量310ml,通气率5.7L3/分,耗气量220mm3/g活体重,血浆总蛋白7.5±0.1g/100ml,红细胞10.3(9.4~11.1)百万/mm3,红细胞压积31.7(29.9~33.6)ml/100ml,血红蛋白10.9(10~11.8)g/100ml,白细胞7,800(5,000~10,000)/mm3。
绵羊是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如可用绵羊制备抗正常人全血清的免疫血清,利用此免疫血清可以研究早期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一些丙种蛋白缺乏症。又如绵羊的红细胞是血清学“补体结合试验”必不可缺的主要试验材料,由于“补体结合试验”目前仍广泛应用于若干疾病的诊断,因而绵羊是微生物学教学实习及医疗检验工作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绵羊还适用于生理学实验和实验外科手术,绵羊的蓝舌病还能够用于人的脑积水研究。
三、鸡(学名Gallus domestiaus,英名Chicken)
家鸡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是由原鸡长期驯化而来,它的品种很多,如来航鸡、白洛克、九斤黄、澳洲黑等。仍保持鸟类某些生物学特性,虽飞翔力退化,但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地活动。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具有神经质的特点,食性广泛,借助吃进砂粒石砾以磨碎食物。
有嗉囊,具有贮存食物和软化饲料的作用。胃分腺胃和肌胃。肺为海绵状,紧贴于肋骨上,无肺胸膜及横膈,肺上有许多小支气管直接通气囊,共有9个气囊。无膀胱,每天排尿很少,与粪一起排出,尿呈白色,为尿酸及不溶解的尿酸盐,呈碎屑稀粥状混于粪的表面。没有汗腺,散热蒸发主要依靠呼吸。体表被覆丰盛的羽毛,因而怕热不怕冷。
鸡性成熟年龄4~6个月,21天孵化,体温41.7(41.6~41.8)℃,呼吸频率12~21次/分,潮气量4.5ml,心跳频率120~140次/分,血压(颈动脉压)150mmHg,总血量占体重的8.5%,红细胞335(306~344)万/mm3,白细胞32,600/mm3,血小板13~23万/mm3,血红蛋白10.3(7.3~12.9)g/100ml,红细胞比重1.090,血浆比重1.029~1.034,血液pH7.42。
鸡的凝血机制好,红细胞呈椭圆形,有大的细胞核,染色后细胞浆为红色,细胞核为深紫色,利用这个特点,在进行炎症时的吞噬反应试验时,采用鸡红细胞作炎症渗出液内白细胞吞噬异物,效果很理想。将雄鸡睾丸手术摘除,可进行雄性激素的研究。这时可见雄性性特征退化,冠、须不发达、颜色干白,翼毛光亮消失,性情温顺安静,不再斗架,很少啼鸣,腿长也缩短等。鸡还可适用于遗传学研究(如肌肉营养不良的研究),霉形体病、马立克氏病、病毒病等传染病的研究,关节炎的研究,白血病等肿瘤的研究。
四、鸽(学名Columba livia,英文名Pigeon)
家鸽属鸟纲,鸽形目,鸠鸽科。又名鸽子、鹁鸽,是由野鸽(岩鸽)驯化而成的变种。为了适应飞行,家鸽在身体结构上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它具有流线型的体形,前肢变为翅。牙齿、膀胱、大肠和一侧卵巢都已退化,也是利于飞行而减轻体重的适应性变化。脏器结构与鸡大致相似,鸽的大脑皮层发达,但纹状体发达,嗅叶不发达,但由中脑分化的视叶则很发达,故鸽的视觉敏锐。小脑也很发达,上有横沟,中央有蚓部,两侧有小脑鬈。三个半规管也很发达。
性成熟年龄为6个月,寿命10年,妊娠期18天,心跳频率140~200次/分,总血量占体重的7.7~10.0%,颈动脉血压145mmHg,呼吸频率25~30次/分,潮气量4.5~5.2ml。红细胞3.2百万/mm3,血红蛋白12.8g/100ml,白细胞1.4~3.4千/mm3。
鸽的听觉和视觉非常发达,对于姿势的平衡反应也很锐敏。故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鸽观察迷路与姿势的关系,当破坏鸽子一侧半规管后,其肌紧张协调发生障碍,在静止和运动时失去正常的姿势。还可用切除鸽大脑半球的方法来观察其大脑半球的一般功能。鸽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纹状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因此,单纯切除其大脑皮层影响不大,若将其大脑半球全部切除,则不能正常生活。
五、蟾蜍(学名Bufo bufo,英文名Toad),青蛙(学名Rana nigromaculata,英文名Frog)
蟾蜍和青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蟾蜍属蟾蜍科,青蛙属蛙科。品种很多,它们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
蟾蜍和青蛙生活在田间、池边等潮湿环境中,以昆虫等幼小动物为食料。冬季潜伏在土壤中冬眠,春天出土,生殖季节中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幼体形似小鱼,用鳃呼吸,有侧线,叫作蝌蚪,以水中植物为主要食料。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尾巴消失,就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其皮肤分泌粘液,帮助呼吸。蟾蜍和蛙和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头为三角状,眼大并突出于头部两侧,有上、下眼睑和瞬膜以及鼻耳等感受器官。前肢有4趾,后肢有5趾,趾间有蹼,适于水中游泳。其内部器官系统,也逐渐完善化,反应出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特征。雄蛙头部两侧各有一个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蟾蜍无鸣囊),雄蛙的叫声特别响亮。蟾蜍背部皮肤上有许多疣状突起的毒腺,可分泌蟾蜍素,尤以眼后的椭圆状耳腺分泌毒液最多。蟾蜍和青蛙在我国分布广泛,夏秋季各地均容易捕捉,也易养活。蟾蜍比青蛙在捕捉和饲养等方面更为简便,故在实验中用途较广。
蟾蜍发情时间为4日~4周,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发情一次,发情后于4~7月间,排卵,产仔1000~4000个,染色体二倍体为26(精子内),单倍体为13(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内),寿命10年。
蟾蜍和青蛙是医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动物,特别是在生理、药理这实验中更为常用。蛙类的心脏在离体情况下仍可有节奏地博动很久,所以常用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药物对心脏的作用等。蛙类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以用来观察外周神经的生理功能,药物对周期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蛙的腹直肌还可以用于鉴定胆硷能药物。蛙还常用来作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肠系膜上的血管现象和渗出现象实验,还常利用蟾蜍下肢血管灌注方法观察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药物对血管作用的实验等。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可用雄蛙作妊娠诊断实验。
六、马(学名Equns caballus,英文名Horse)
马是单胃草食性动物,生性急燥,多属于神经容易兴奋的类型,易受惊吓,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如容积较小的单胃、胃的贲门与幽门距离较近、有宽大如汽车内胎似的盲肠、有上升而又有三个急转弯的大结肠。马性情比较暴烈,为了自卫或是注射时由于痛疼而反抗,马会咬、拍、弹、踢。
马性成熟年龄为1~2年,繁殖适龄期3~5年,性周期21天,多数为季节性多次发情,发情持续时间3~5天,发情后3~6天排卵,妊娠期335天,染色体二倍体为64(体细胞内),体温37.5~38.8℃,呼吸频率11.9(10.6~13.6)次/分,血容量占体重的6.7%,心输出量21.4L/分,全血容量109.6(94.3~136)ml/kg体重,血浆容量61.9(45.5~79.1)ml/kg体重,收缩压98(90~104)mmHg,舒张压64(45~86)mmHg,血液pH7.32(7.20~7.55),红细胞9.3(8.21~10.35)百万/mm3,红细胞压33.4(28~42)%,血红蛋白11.1(8~14)g/100ml,白细胞5,000~1100/mm3,血小板25万/mm3。
马由于体型大、血量多、对若干抗原物质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因此医学上对血清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在免疫血清的制造等方面通常是在马上进行的。如进行抗银环蛇毒马血清的的研制以及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胎儿甲种球蛋白血清的研制工作都是使用马来进行的。另外马还用于生产特异性抗血清的或抗菌素,如抗白喉血清、破伤风抗血清等;马还可用于传染病的研究,如以马传染性贫血研究人的溶血性贫血等;进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如无虹膜症、小脑退化症、白斑病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