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史话 ·

药物史话

第07讲 重摄之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4/28 点击量:



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分离出来了,它的作用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又如此高效呢?难道它也像乙酰胆碱一样,被自己“专属”的酶分解而失效吗?这个问题,吸引了美国科学家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Julius Axelrod,美国,1912~2004年)那关注的目光。他是怎样“追踪”到去甲肾上腺素的呢?

美国科学家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Julius Axelrod,美国,1912-2004年)

原来,他用氢的同位素氚标记去甲肾上腺素,而这种特殊标记的去甲肾上腺素与体内原有的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相同的。将这种做过标记的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到血液或脑脊液中,然后追踪观察。当神经冲动传来时,去甲肾上腺素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下一步的生理反应。

阿克塞尔罗德观察到,大部分的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一旦它们完成其使命之后,就被重新摄取回突触小泡内,以备再次释放。这就像小孩子爱玩的那种弹力球,球上连着一根有弹力的绳子,“嗖”的一声打在你身上,等你一回头,人家已经把球收回去了,正冲着你乐呢!

这种重摄取的方式合理地解释了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为什么会如此迅速而有效。想想看,如果去甲肾上腺素被重新摄取回去的减少了,而是一直在发挥作用,岂不就可以让人兴奋起来了?正是沿着这个思路,才催生了一系列抗抑郁药物。后来,阿克塞尔罗德又发现了一种能够灭活去甲肾上腺素的氧位甲基转移酶。

1970年,阿克塞尔罗德与卡兹、奥伊勒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4年12月29日,阿克塞尔罗德在他位于罗克维尔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2岁。